当前位置:首页 > 我是“织布”一工匠
沈丽娟:用心呵护每一份档案
发布时间:2022-04-13   来源:   点击    

  1300多份干部档案,上百万次查找翻阅……2010年以来,我一直从事干部档案工作。


  有人问我:“成天跟一沓沓纸张打交道,工作琐碎、单调又枯燥,有时还要忍受一股子霉味,为啥不申请调个岗位?”我听了微微一笑:档案承载着每一位干部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履职经历,是历史见证,也是珍贵记忆,我愿意日复一日呵护好这些档案。


  “管档案比较轻松吧?”听到这样的话,我有点不服气。档案工作不是简单的保管,还包括收集、整理、查阅、流转……大家只看到库房内一盒盒摆放整齐的档案,却不知每一卷档案我都翻阅了无数遍,某位干部的档案放在哪一排、哪一列、第几个,只要报出姓名,不需要电脑查询,我可以直接找出来。


沈丽娟1


  10多年来,我接待了一批批因各种需求前来的查阅者。每当他们遇到困难,我都会尽可能给予帮助。


  2013年9月的一天,有一位老同志受组织委托,前来查找一位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的材料,由于年代久远,找了很久也没结果。为了不让他来回奔波,我主动留下他的联系方式,承诺一定帮他继续寻找。此后,忙完手头工作后,我就按排列出来的可能的单位,一家一家地打电话联系。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半个月后,一家单位通知我材料找到了,我立即通知这位老同志前去。因为这件事,老同志给单位寄来了表扬信。


  干部档案不仅是干部个人情况的基本反映,更是组织上了解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10多年来,我对经手的每一卷档案,都仔细甄别、反复检查、审核无误后,才放心地将它们入库上架。


沈丽娟2


  2014年9月,我们按照中组部统一部署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初审时,我发现一名干部的档案里,缺少了最早参加工作的原始材料,我立即通知干部所在单位补齐。在该单位和干部本人共同努力下,最终找到了这份档案材料。随后,在对这份材料的审核中,我又发现他的这段工作经历符合计入工龄的政策规定,便再次与该单位联系,并一同去市人社局办理了相关手续。就这样,这位干部的参加工作时间提早了一年,退休时的工龄也从39年变成了40年。


  这件事让我想了很多。我觉得,档案工作靠的就是日积月累,把基础工作扎扎实实做好,让每一份干部档案完整规范,让每一位查档人员满意而归,这就是我作为档案工作人员的价值所在。可能有人说我“不求上进”,10多年一直扎在档案堆里,但我真的热爱这份工作并努力去做好它,“身处故纸堆,心中有激情”。


  (推荐单位:苏州市委组织部;讲述人:常熟市党员电化教育中心指导科副科长沈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