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我是“织布”一工匠
赵卫:“小巷总理”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22-04-18   来源:   点击    

  2001年,我应聘到社区工作,当上一名“小巷总理”。先后在黄浦路、富贵山、太平门等社区工作,5年后我又被派往北安门社区。这里以老旧小区为主,低保户、残疾人、空巢老人多,诉求多元、矛盾频发,自己家里还有老人需要照顾,我内心有点打“退堂鼓”,但转念一想:共产党员就该挑重担!


  有人说,社区工作像“箩筐”,什么都往里头装。既要管百家事,更要操千家心,到底应当怎么干?先得听听家家户户的意见。我给自己定下了“五个必访”,半年时间把3700多户走了一遍。开出租车的葛师傅、新添二胎的小李家、腿脚不好的独居老赵……特殊群体中没有谁家的情况我不了解,1.2平方公里内没有谁不能搭上两句话。


赵薇1


  有一件小事,我至今难忘。一个下雨天,我骑车去社区时摔了一跤,因为晕血昏了过去。几位居民把我架到小区门房,有人掐人中,有人喂糖水,有人递桃酥,还把我送到卫生院就诊。我深受感动,当时就想:北安门“硬件”不行,但“软件”不错——有这群可爱的居民。他们,正是社区建设和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


  当好“小巷总理”,关键是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环境整治、结对帮扶、文体活动……群众缺什么,我就干什么。


  一次晚间散步,我发现前半山园小区基础设施陈旧,有两栋楼的单元坡道未配备护栏,给老年人、残疾人出行带来了不便。这需要改造,但怎么建、建成什么样?我召集居民议事会,请网格书记、居民代表和有建筑构造经验的老党员共同讨论,与设计单位探讨解决方案,一次次地修改图纸设计,施工中又全程现场监工,确保蓝图丝毫不差地变成现实。竣工那天,两栋楼的居民纷纷点赞,说“小改动带来了大便利”。


赵薇2


  16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一个社区的力量太有限,解决社区民生问题必须“四两拨千斤”。我们以党员引社团,以社团聚群众,先后成立了12支群众文化队伍,如“赵大姐工作室”、“亲亲减压团”、“跑腿帮帮团”,较好地实现了“更好地服务人、更多地带动人、更紧地凝聚人”。我们还想方设法整合各方资源,连年举办“民生菜单招亲会”,通过党员群众下单、社区党委接单、共建单位做单,解决了雨天积涝、小巷坑洼、路灯缺乏等78项民生问题。


  “给人民群众当服务员,不能干巴巴、硬邦邦的,要让群众如沐春风。”我想,社区工作就是服务群众,只要是群众的事,不管大事小事,都是自己的事。作为“小巷总理”,社区书记更要掏心窝子、蹚新路子,把“大有可为”写在寻常街巷之间、写在居民群众心上。


  (推荐:南京市委组织部;讲述人:南京市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北安门社区党委书记赵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