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任东台市委老干部局局长。9年来,我和局里年轻同志讲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要像孝敬自己的父母一样孝敬老干部、关爱老干部、服务老干部,只有把老干部的事当作自己家的事办好,才能让老干部真切体会到组织的关爱和温暖。
“把老干部看病就医,当成一件大事来办。”一个冬夜,离休干部凌春旺打来电话,语气非常焦急。原来,91岁高龄的凌老急需到上海做心脏支架手术,而他的子女恰好出差在外,天寒地冻又身体多病,他走不动、出不去,在家中急得不行。电话里我尽力安抚凌老的情绪,并立即赶往老人的家中,与市卫生局、市人民医院和上海方医院协调,安排工作人员陪护连夜赶赴上海。
听到凌老的手术很成功,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后来得知,凌老经常对探望他的亲友说:“益民对我的关心,就是有几个儿子也比不上。” 其实,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老干部却记在了心里。这句话一直温暖着我、鞭策着我。
这件事给我的感触很深。离休干部都已进入高龄和高发病的“双高期”,“走不动、看不见、听不清、记不得”的情况越来越多,其中看病就医是个大问题,尤其是遇到突发状况更是耽误不得。我就在想,能不能把医护人员请到老同志家中,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医疗服务,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有“医”靠?
我提出这个想法后,同事们反应很热烈,可以说是“一拍即合”。说干就干,我们随即成立3个工作小组,摸清老干部医疗需求、组织家庭医生座谈、赴苏南等地区取经,以了解掌握“原生态”想法和“第一手”资料……经老干部局与卫健部门、有关医院等方面反复沟通,一遍一遍推敲、一轮一轮完善,在2017年的重阳节前夕,出台了“医护人员请进家”活动实施意见。按照这个文件,我们建立了老干部健康信息数据库,组织老干部与医护人员一对一签约……这样,“一人一策”的个性化家庭医疗方案普遍推行开来,也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2018年,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等部门联合出台离休干部看病就医“三有一落实”政策,家庭签约医生等做法更加规范了。
有人劝我,辛辛苦苦忙活了三十年,现在五十多了还不歇一歇?我理解,作为党员干部,把组织上安排的任务完成好落实好是我们的天职。去年,我被授予“全国先进老干部工作者”,内心既激动又惭愧。“呼声是第一动力,需求是第一责任,点赞是第一标准”,每当我翻开笔记本,看着扉页上的座右铭,觉得肩上担子越重、前行方向越明。
(推荐:盐城市委组织部;来源:东台市委组织部;讲述人:东台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老干部局原局长潘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