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我是“织布”一工匠
王瑛:红枫林里的“大管家”
发布时间:2022-07-27   来源:   点击    

  2000年,我成为清潭新村第三社区负责人,这一干就扎下了根,至今已超过二十年。


  该社区是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敞开式小区,当时的情况是“1差5多1低”,即基础设施差,人口多、老年人多、残疾人多、生活困难居民多、外来人口多,生活水平比较低。到社区第一天,我便暗下决心,一定服务好5500多户居民,早日让社区面貌有所改观。


  我了解到,偌大的社区没有文化设施,居民眼巴巴地看着周围拔地而起的商品房小区,个个配套建设儿童乐园、休闲广场,羡慕得很。“我们啥时能有那样的好地方啊?”大家的心愿我听在耳中、急在心里。百姓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我和社区班子成员许下了诺言。


图片1


  2003年,经过多方筹措,我们终于凑足了5万元文化广场建设启动资金。为了省钱,我顶着炎炎夏日,在工地上帮忙,身上被晒出好多泡。每天晚上,我都在工地上守到深夜一两点才回家。有一天,我回家发现儿子还没睡,脸上挂着泪痕,原来那天是儿子的生日,作为母亲的我却忘了……


  广场落成时,数百名社区居民涌上广场,敲锣打鼓,欢声笑语。那一刻,我夹杂着喜悦和辛酸的泪水夺眶而出。


  2006年,我用自己的积蓄购买了一批红枫树苗,种植在文化广场的空地上。年复一年,在这片红枫林下,我每天早晚与居民同坐一条小板凳,谁家媳妇生了孩子,谁家老人生病没人照顾,谁家孩子放学没人照看……大事小情,我们都随时尽力帮助解决。渐渐地,居民的门好进了、话好讲了、心好交了,“民意小板凳”成了家喻户晓的治理小平台。


王英3


  文明养犬、车位不足、物业维修、商铺噪音……这些居民身边的琐事烦事,我都在红枫林下开过“议事会”。有人问我,这么多的“麻烦事”,你到底有什么妙招?我想,只要心里有群众,再难的事也不过一个“干”字。


  2021年,开展“大板房”专项治理,刚开始有居民疑惑不解。我带着社工在红枫林下“摆摊”,把搬迁置换方案、新建房户型图等资料发到每户居民手中,并邀请设计院、施工方代表现场为居民答疑解惑。经过努力,最终445户居民顺利搬迁,没有发生一起矛盾。部分居民还自发地做了6面锦旗送到了社区。


  居民群众的认可支持,社区面貌一年年变化,让我觉得自己22年的坚守很值得。特别荣幸的是,社区党委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我愿继续为社区、为居民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推荐:常州市委组织部;来源:常州市钟楼区委组织部;讲述人:常州市钟楼区永红街道清潭新村第三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