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退伍回乡创业多年后,我担任了村委会副主任。这时,当年参军时长辈的叮嘱又在我耳边响起:“到外面去长长见识,回来带着大伙一起干。”
陡山村地方不算小,但乡亲们仅靠种植“一稻一麦”以及砍毛竹、编鸡笼获得微薄的收入。“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这颗种子开始在我的心里萌芽。
我迅速走访能人大户,有机会也外出学习“取经”。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省农科院专家,告诉我陡山村适合种植碧根果。我觉得可以试一试,就动员乡亲们种植,但碧根果栽种周期长、收益慢,加上没有经验,大家顾虑重重,最后竟没有一个人响应,“这个能赚钱?不是瞎折腾嘛。”
我决定自己带头“吃螃蟹”。我拿出所有的积蓄,承包了一片荒山,尝试着种植碧根果。一年、两年、三年......,不知和妻子吵了多少次架,受到了村民多少冷眼。终于在第五年,树上开始“挂果”,在漫长等待中迎来了丰收。“围观”的乡亲们亲眼看到了荒山林变“摇钱树”,有了信心,纷纷响应,有12名党员、80多户村民决定一起种植。那一刻,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2016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我当选了村书记,顿时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当时,村民收入水平有了提高,但离全面小康还有不小差距。经村“两委”反复研究,决定集中流转土地,由村集体组织规模化种植,发展以碧根果、黄桃、猕猴桃、瓜蒌为主的“百草园”产业。面对销售难题,我牵头成立生态旅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陡山村”地理商标,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由村里统一管控品质、统一打包发货,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2020年,我们举办天泉湖首届黄桃节暨公益助农直播活动,短短两个小时就卖出2000多斤黄桃。5年多时间里,在家家户户增收致富的同时,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从12万元到142万元的攀升。
群众口袋“鼓”起来,乡村环境也要“美”起来。村里先后打造了桃李天泉、韩郢田园、前门山居“三朵金花”,实施了雨污分离、夜间亮化、村庄路面黑色化、房屋外立面改造等工程。其中,依托铁山寺景区游客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和民宿业,每年吸引省内外游客约10万人次,近1000名劳动力实现了在家门口的就业创业。
经过多年的苦干实干,陡山村从经济薄弱村变成了发展示范村,先后获评“国家乡村旅游模范村”“国家级森林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
看着如今的陡山村,“林满山、花满坡、果满园”,高标准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乡亲们越来越好的日子,我心中更加坚定了当初的选择,尽管这条路上充满波折起伏,但为乡亲们谋幸福的方向从未改变。
(推荐:淮安市委组织部;来源:盱眙县委组织部;讲述人:盱眙县天泉湖镇陡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史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