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从部队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村书记,一干就是17个年头。
有人问我,好不容易“跳龙门”,现在又回到村里,到底为了什么?同在师部班子的6名战友先后获颁“将衔”,这时又有人问我,你真不后悔吗?我一点也不后悔!永联百姓的幸福生活,就是我金闪闪的“将星”。
当初,永联村是一个拥有10平方公里土地和一万多名人口的传统苏南农村。尽管有着25年军旅生活,但作为村书记如何迈出第一步,我心里确实没底。思来想去,还得从永钢集团入手,把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让乡亲们的口袋鼓起来。
在我回村前不久,村里筹集资金10亿元上马了百万吨炼钢项目。天文数字的投入,在全村像是炸了锅。当时,永钢集团效益还不错,很多人认为赚点太平钱就好,没有必要再瞎折腾。我既要当村书记,还要抓永钢集团,一没经验、二没底气,投资一旦失败,就会成为罪人。我整夜地睡不着觉,犹豫过也彷徨过。
“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不管什么事,只要用心做,就有成功的希望!”这时,老书记的一席话警醒了我。单一型轧钢企业,如果不能顺利转型,必将被市场大潮淹没。想明白后,我铁了心,排除万难也一定要做下去。那段时间,天不亮我就走家串户,把大家的诉求一一记下来。最终,我们制定了村办企业发展规划,七易其稿,反复修改。几年时间里,永钢集团一举发展为大型钢铁联合型企业。
回头看村办企业转型之路,我们没有搞“大锅饭式”集体化,更没有选择私有化的极端,而是在理顺村企关系的基础上,为全体村民保留了企业25%的股权。从“村企合一”向“村企合作”转变,确保永联村民永续享有永钢集团的发展成果。有了这棵“摇钱树”,村民每人每年平均可获得超过1万元的分红收入。
如今,永联村坚持多元化发展战略,以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平台,打响永联“天天鲜”品牌,打通农业全产业链;布局乡村旅游,打造“江南农耕文化园”;成立社区服务公司,对外承接治理服务,走上了一条“以工哺农、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2021年,实现村级可支配收入3.7亿元。近几年,村里为多层住宅免费加装电梯,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儿童“智力加油站”、数字永联生活馆等,一幅现代化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经过多年耕耘,永联村从又小又穷的江滩小村,成为“苏州第一经济强村”,先后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我本人也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荣获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
回首这17年,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农村发展的广阔天地。新征程上,我们将在党的指引下,努力将永联打造成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让乡亲们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推荐:苏州市委组织部;来源:张家港市委组织部;讲述人: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