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33个年头,每天在社区里进进出出,只为把服务送到居民身边。
19岁时,我写下了入党申请书。那时,我患了严重疾病,母亲也离开了我,一系列变故让我备受打击。在我最艰难、最无助的时候,村党支部出钱给我治好了病,还培养我成为一名妇女干部。正因为这段特殊经历,我在入党志愿书上写下这样一段话:“在遭受家庭不幸和生活坎坷时,是党组织给我时时关心和帮助,我由衷地希望加入这个温暖的组织,只是想为群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党对我的恩情。”
2013年,我在雕庄街道中村村工作,发现村里凝聚力不够强,文化生活也比较单一。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我和其他村干部沟通后,决定争创“文明社区天天乐”示范社区。为此,我们每月举办一场百姓“村晚”,舞台“就近就便”,节目“自编自导”,演员来自“左邻右舍”,村里文明和谐的氛围乘着这股“东风”活跃起来了。随后,我们又组建了“党员好管家”志愿服务队、“巧媳妇”睦邻助餐协会,党员吃苦在前、冲锋在前,带领群众一道整治村庄环境卫生、照顾高龄独居老人。
我每天记工作日志,其中有这样一条记录:“帮助小熊挣到人生中第一份工资”。2017年,我在中海荣盛社区工作站创办了“巧手绘”工作室。有一位小伙子叫小熊,患有先天疾病,20多岁了还靠妈妈照顾。我把他带到工作室,每天手把手教他做手工。终于有一天,他靠自己的双手做出了像样的成品,挣到一百多块钱。当他把钱交到妈妈手里时,她感动得哭了。为了帮助更多的人,我多方联系外贸加工资源,组织困难居民做手工,在家门口挣钱补贴家用,“巧手绘”工作品牌也越来越响。
基层工作小事多,但事事关系民生。2019年,我接任菱溪社区书记后,成立了“向阳花开”先锋服务队,启动了一批民生“关键小事”项目。比如,改造地上充电桩,解决了居民“飞线充电”的问题;社区长廊加盖顶棚,老人们说话聊天、纳凉下棋有了好去处;在每个单元楼道设立“菱距离”志愿服务点,添置了一百多张爱心椅,组织党员志愿者定期提供义诊、理发等服务......居民切切实实的“小幸福”,成为我们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十多年来,我尝遍了酸甜苦辣,但从没有退缩放弃。我也只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组织和群众给了我很高的荣誉,被中宣部、民政部评为“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去年又被授予“江苏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我将继续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以实际行动践行当初的入党誓言。
(推荐:常州市委组织部;来源:常州市天宁区委组织部;讲述人: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街道菱溪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汤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