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我是“织布”一工匠
储呈梅:承诺是一场“征途”
发布时间:2022-12-15   来源:   点击    

  2012年5月的一天,我接到组织上的电话,希望我回仲洋村任职。仲洋村是海安面积最大的农业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仅有20多万元,多为一次性收取的资产租赁费等收入,还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几经考虑,我服从组织决定,下决心挑起重担,并在村全体党员大会上郑重承诺:一是新官要理旧账,紧紧依靠组织力量,努力改变仲洋形象;二是公开手机号码,及时回应群众诉求,绝不推诿扯皮。


  当时,正赶上353省道工程房屋征收攻坚阶段,界址纠纷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暴露出来,矛盾难化解,群众也不理解。我和村干部一道,起早摸黑、挨家挨户做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征收签约,这一下子增强了群众的信心,也稳定了“两委”的“军心”。此后,我们团结带领156名党员和广大村民,开始了支部建设和乡村建设的10年“征途”。从那时起,我的手机再也没有“安静”过。我用“随叫随到”告诉大家,“只要在岗一天,承诺就一直有效。”


  有一天,一名在外奔波的党员货车司机老高给我打电话,倾诉自己离乡多年,缺少对村里的归属感,害怕成为一个“边缘人”。我立即意识到,这个问题不是个小事。随后,我们通过走访调研、征求意见,将村党总支重新划分为“星火”、“夕阳红”、“风筝”等3个党支部,成立政策宣传、便民服务等8个功能型党小组,健全“三会一课”、谈心谈话、民主评议、请示报告等制度,让党员时刻感受到组织就在身边。其中,“风筝”党支部共有包括老高在内14名流动党员,通过云端学习交流、“疫”线志愿服务等活动,有效增强了党员归属感。


  我们依托云端平台,组织开展“头雁讲法、法润千家”、“我是一名党员”、“我的节日我做主”等活动,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逐步提高,“情系阡陌·共富发展”党员志愿服务队、盛洋合作农场党小组、“理人理账理事理路”党建工作法等在党员群众身边“火”了起来。


  从2017年到今天,仲洋村实现了无一起越级上访、群体上访事件,无一例因矛盾纠纷起诉至法院案例,也无一例刑事案件,村党总支连续五年被评为海安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50多万元。


  十年来,我坚持把大家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脚踏实地、用心用情,尽全力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去年,很荣幸地被评为“江苏省百名示范村书记”。迈上新征程,我将戒骄戒躁,埋头苦干,用实际行动践行郑重承诺,团结带领乡亲们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推荐:南通市委组织部;来源:海安市委组织部;讲述人:海安市大公镇仲洋村党总支书记储呈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