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贯彻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 部长笔谈
赵云燕: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着力强化现代化新港城建设的战略支撑
发布时间:2023-09-05   来源:   点击    

  连云港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支点城市,区位优势独特,资源禀赋优越,特色产业集聚,建设好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区是必须扛起的重大责任。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四个走在前”“四个新”的重大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聚焦现代化新港城建设实际,拓宽更加开放的引才聚才渠道,实施更大力度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营造更加优质有效的人才生态,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港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注入人才动能。


  坚持以人才队伍提质助推产业发展提级。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当前,连云港万亿级石化产业基地、“中华药港”正在崛起,迫切需要做大人才总量、强化人才支撑,推动产业发展提档升级、蝶变转型。紧扣产业需要精准引才。深度对接石化、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定期开展人才需求情况调查,加强紧缺人才需求监测预警,同步绘制产业图谱和人才地图。依托全市招商引资网络体系,优化提升“741+N”招才引智网络体系,把人才工作“嵌入”项目招引全过程,推动“项目+人才”打包引进、互促共进。遵循市场规律高效引才。发挥好企业主体作用,建立重点产业人才直评机制,对企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直接纳入市“双创计划”支持。积极招引和支持知名猎头公司、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来连设立合资或分支机构,通过引才薪酬补贴、引才奖励等优惠政策,激发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引才积极性。强化金融支撑灵活引才。坚持以投促引、以资引才,在现有人才创业投资基金和医药人才基金的基础上,拓宽人才、项目和资金的对接渠道,构建多层次人才金融产品供给体系,灵活运用股权投资、直接投资等方式,解决好项目落地的资金难题,带动吸引一批种子期、初创期项目来连落地,全力将连云港打造成人才集聚的高地、创新创业的沃土。


  坚持以改革效能激活创造动能。坚持把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聚焦人才发展梗阻,持续抓重点、攻难点,进一步调动人才创造性与积极性。在人才管理上,注重让用人主体当好用人主角,建立人才发展改革放权清单和负面清单,赋予用人单位在岗位评聘、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更大自主权。专编专用、动态调整市级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深入推行高层次人才“举荐制”,推动用人主体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在人才评价上,注重以多维评价破除“四唯”倾向,健全人才分类评价标准,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问东家、问专家、问大家”的多元主体评价方式,全方位多维度评价人才。在人才使用上,注重用市场价值彰显人才价值,改进市人才工程、人才项目评审办法,将市场认可度、发展贡献度作为人才项目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加大成果转化、产品研发、纳税税额等评审比重,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彰显“才到港城、价值连城”的工作追求。


  坚持以本土育才补足紧缺人才。坚持自主培养这一人才来源的主渠道。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加强产业人才培养、产业工匠锻造,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探索推进产教联合体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建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通过就业补贴等形式支持本地高职院校精准设置专业、开展“订单式”培养,为产业强市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加大招院引所力度,有力发挥中华药港、大科学装置、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太湖实验室连云港分中心等高端平台作用,持续吸附高层次人才、高端创新资源。建设离岸孵化基地,引导重点企业在发达地区新建研发中心,更好借智借力、推动发展。大力推进工程载体建设。坚持“育人才”与“出成果”相统一,深入实施“花果山英才计划”,全要素保障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集聚,使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深化“521”人才培养工程改革,优化政策资金资源配置,创新教育卫生等民生事业条线人才培养方式,努力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


  坚持以暖心服务拴住人心。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优化社会环境。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办好“人才日”等活动,建立人才服务专班机制,对重点人才给予重点支持,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健全人才荣誉激励制度,开展“最美职工”“最美科技工作者”等“最美港城人”系列评选工作,大力宣传优秀人才先进事迹和重大成果,在全社会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优化政务环境。发挥自贸试验片区等优势,完善“自贸蓝智湾”配套建设,依托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全域推行人才服务“一卡通”,将重点产业人才和高端技能人才纳入发放范围,优化升级政务、科技、金融、法律、医疗、文体、交通、商家优惠等8大类服务内容,提升人才服务自由度、便利度。优化生活环境。拓展“无忧政策包”,解决好人才关心的“关键小事”。健全“租购补”并举人才安居制度,发挥“青连驿站”对外地求职者、青年创业者的保障作用,面向企业新引进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全覆盖发放购房券、生活补贴,精心建设高品质人才社区,更好满足“新港城人”现实需求,为来连人才营造“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暖心氛围。


  (连云港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