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就是我们党千方百计要解决的事。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将人民的利益置于改革的核心位置,使改革的过程和结果更加符合人民的期望和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突出重点,明确改革方向。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重点是要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服务群众工作质效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对民生领域改革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找准改革切入点,应善于把准人民脉搏,通过多种渠道倾听收集了解人民群众最关注、最期盼解决的问题,把群众呼声作为改革方向,把群众“盼的事”变成干部要“干的事”。人民是改革受益者,也是改革推动者。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以“甘当小学生”的姿态学习总结生产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土方法”,提炼形成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金点子”,焕发出蕴藏于群众和基层的创新创造活力。
小处着手,彰显改革担当。十多年闯关夺隘,2000多个改革方案涉及衣、食、住、行等各个环节,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从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到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有力维护公平正义……改革工作从民生实际出发,不断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改革成果继续由人民共享,就要从小处着眼,聚焦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谋划和推进改革。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以“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责任心,既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大事要事”,更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在紧盯民生、做细落实的基础上,多走一步、深思一层,以更有预见性、更坚强有力的举措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增进民生福祉。
以民为本,坚守改革初心。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改革为了人民,也应该由人民来评判。必须坚持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唯一标准,扩大群众在改革进程中的话语权,多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收集了解群众意见和评价,变“群众问着干”为“问着群众干”,确保改革始终沿着造福群众的正确方向健康发展。许多改革事项涉及环节多、推进要求高,破题攻坚难度较大,要始终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敢于担事、敢于负责、敢于亮剑,因人因事因地找准着力点,对症下药、靶向施策,将一份份“问题清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幸福清单”,让群众感受到稳稳的幸福。
(张家港保税区 唐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