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改革须得“人民满意”
发布时间:2024-08-26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党员干部应将人民满意作为开展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持续用力书写更加精彩的改革答卷。

让人民满意是初心也是重心。关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出“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聚焦百姓“看病难”问题,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着眼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困境,户籍制度改革破冰前行……改革开放的历程清楚表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须树牢“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理念,坚持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立足全局看清民生短板,深入基层体察现实难处,从群众的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切入点,既办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大事,也抓小区环境、供电供暖、养老服务等关键小事,既致力于物质层面的改善,又着力于精神层面的提升,以可感可及的改革实绩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让人民满意是方向也是方法。改革措施准不准、成效好不好,关键要看人民主体的感受。让人民满意,是我们的努力方向。衡量一个项目、一个工程、一项改革是否有价值,就是看它能否惠及更多百姓、能否让人民满意,唯有始终以百姓心为心,才能确保改革方向不偏,唯有始终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才能确保改革落到实处。让人民满意,更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方法。人民群众不仅是浩瀚的力量之海,也是浩瀚的智慧之海,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畅通群众表达渠道,既积极探索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路径,又用好“书记面对面”“红色议事厅”等好用管用的平台载体,多听群众“点评”、多看群众“脸色”,用群众的参与感激发他们对改革的认同感,不断凝聚助推改革的强大力量。

让人民满意需用劲更需较劲。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让人民满意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落到行动中。从昔日“门难进、事难办”,到如今线下办事“只跑一趟”、线上办事“一网通办”,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起点。始终保持紧张快干、只争朝夕的作风,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推动改革由方案化为实践、由蓝图变为现实。不断磨砺不怕困难、不惧矛盾的品质,善于从易处着手、向难处攻坚,主动创造条件去克服困难,积极面对挑战来转危为安。持续涵养顶真较真、精益求精的精神,将“小事”做到极致,将“细活”做出品质,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勇于试错的胆气,激发更多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机制创新,为改革发展汇聚澎湃动能。

(宜兴市和桥镇 郑哲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