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建设
徐州铜山:合作社党员带富忙
发布时间:2020-06-03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点击    
  清晨4∶30,天刚蒙蒙亮,小张就被窗外“突突突”的拖拉机声震醒。他知道,肯定是父亲早早就起来在果园耙地了。赶紧麻溜起床,火速赶到园子里,小张开启了充满活力的一天。
  小张名叫张强,江苏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人,今年37岁,曾在中国特种部队服役8年。
  “彭城万里桃常在,黄河千转梨飘香。……”小张边哼着自创的小曲,边观察梨树的生长。
  “俺爹,耙完地咱就抓紧回家吃饭吧!”小张看到满头大汗的父亲,思绪不禁飘向23年前:1997年,不甘贫穷的父亲开始引进黄冠梨栽培,并成为村里第一个因种植黄冠梨致富的人。村里的老百姓一看这梨子卖得这么好,纷纷效仿。可是村民们种出来的果子,怎么都没有老张梨园的果子大、甜、卖相好,再加上各自为“战”,黄冠梨市场一度混乱,更别提赚到钱了。2006年,老张果断提议:成立合作社,抱团发展,共奔小康!在他的带领下,社员们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村民们初步尝到了致富的甜头。
  经过多年奋斗,合作社由原来的150亩扩展到现在的12000亩,从原来的15户增加到280户,亩收入由原来的3500元增加到9000元。合作社越做越大,事务也越来越多,传统的种植和销售模式已经跟不上形势,老张和社员们渐渐感到有些吃力。深思熟虑后,老张召唤回了从部队退役的儿子张强。
  6∶30,“走吧强子,咱得抓紧回去吃饭,社员们马上就要开工了!”父亲的一句话把小张的思绪拽了回来。饭桌上,家人边吃饭边碰头商量今天的日程安排。“刚才我观察到病虫害还没有到爆发点,过了后天的雨天可以进行防治了。”小张匆匆扒了一口饭。“40亩地我已经耙完了,今天你就安排社员栽小梨苗。”“爸,强子,今天的《周三小课堂》我已经准备好了,等11点咱们还准时举办呗。”小张的妻子方艳燕拿出为社员们打印好的知识要点。“好嘞,那咱们就分头忙去吧!”
  7∶00,社员们已经开始热火朝天地干活了,小张开着合作社自己研发的自动栽苗机栽植梨苗。“强子就是能干,这个自动栽苗机一天就能栽1000多颗,赶我10天的工。现在我腰也不酸了,手也不疼了,干活更快了。”年过六旬的李大娘边码树苗边笑着说。身为党员中心户的小张喜欢创新,他与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科院、徐州工程学院等高校科研单位对接,引进先进技术管理模式,提升合作社和果品竞争力。为了让大家能尽快学懂弄通各种技术,他还特地编了《小张果园管理顺口溜》:“花褪残红青杏小,今年梨子结不少;疏果防虫要做好,果子品质差不了;去掉中间留两边,果叶之比一比三;两果相距一拳半,成熟个个都好看。”
  11∶00,妻子来电:“强子,课件准备好了,现在可以带领大家来阵地学习了。”小张的妻子方艳燕也是一名党员,曾是浙江理工大学的一名老师。当年得知小张要返回家乡后,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陪小张返乡,圆父老乡亲们的小康梦!方艳燕在合作社找了一个能容纳50人的房间,定期举办《周三红色小课堂》。每一期小课堂,方艳燕都会精心设计学习内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大家学习党的好政策、好路线、好声音,并利用远教平台搞好技术培训,真正成为提升党员、农户综合素质的“集聚地”和“大本营”。“干完活就能听小方讲讲课,这小两口真是让咱们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呀!”大伙儿听完课,意犹未尽地回去了。
  15∶30,小张发动车打算立刻赶往市里,下午他还有一件大事要办:参加抖音运营培训。现在直播带货很流行,小张也紧跟潮流,前期已经利用新媒体技术在网络上进行“直播技术推广”,网友们还给小张起了非常时髦的网名“彭城梨哥”。小张还想进一步提升黄冠梨的知名度,打算报名参加徐州市网红电商大赛。
  17∶30,小张培训结束返回。夕阳把小张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余晖将合作社铜牌上“共奔小康路”这5个字映得金灿灿。灿烂的阳光下,小张迈着自信而坚定的脚步向前走去……

  (陶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