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建设
淮安淮阴:葡萄架下“唇枪舌剑”
发布时间:2020-10-09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点击    
  金秋十月,走进老党员张广友的家里,只见院墙上“党员走在前,工作就不难”的标语格外醒目,葡萄庭园郁郁葱葱、花木繁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牌匾竖立在东南角,这是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三树镇四门闸村第二党小组“红色打卡地”,也是党员经常来、没事愿意来的党小组之家。


  四门闸村地处偏僻,水利设施陈旧,大多种植水稻小麦,但产量不高,不少村民更是直接撂荒,张广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早就有意召集党员群众说一说、议一议。 


  “土地流转给养殖大户,地界打乱了,地块怎么分辨?”“藕虾共养项目收益不好,老板不给钱,咋办?谁来兜底?”“白纸黑字就能打包票吗?假如最后对簿公堂,谁来出官司钱?”……村民你一言我一语,一场关于土地流转的“舌战”正在进行。


  “用村集体名义把闲置托管或者撂荒的承包地,以400元每亩价格流转过来,签订合同、做地界‘账本’,既要盘好‘家底’,更要厚实‘家底’。”这场利益拉锯战在张广友家的庭园里上演了40多次后,终于达成一致协议,仅第二党小组就流转土地300多亩。


  “今年,我们以村集体的名义流转了30亩地,试着种藕养虾,虽然受疫情影响,虾的价格不高,但藕的价格比较高,一亩地收入六七千块钱没问题。”四门闸村党总支书记高刚谈起藕虾共养项目,村集体经营耕作服务社的土地每亩净收益500元,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创收4.2万元。这一轮土地流转不仅让四门闸村村民体会到了“当家人”的感觉,更是“转”出了四门闸民富村美产业兴的新天地。


  如今,田间地头,家前屋后,随处可见村民们围坐一起,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村级“家务事”。“说一说村里新鲜事,议一议村里大小事,很多事情往往就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得到妥善解决。”该区组织部副部长、党建办主任李伟伟说,“党小组之家”在党群之间搭建了桥梁,有利于上情下达、下情上传,讨论协商解决身边民生难题,真正打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党小组之家让群众从“幕后”走向“台前”,从“被管理者”变为村级事务“决策者”,三树镇党委副书记郭昕对此颇有感触。目前,全镇打造49个党小组之家,已收集涉及人居环境整治等大小议题45个,其中25个已完成协商,“有事来商量,有事好商量”已成为党员群众的口头禅。


  (张鹏 张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