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建设
江苏:脱贫有技术 致富有门路
发布时间:2020-11-04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点击    
  近年来,江苏省人社系统通过整合资源,全力帮助低收入人口和经济薄弱地区增收。近3年新增帮扶省内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业创业近25万人,确保零转移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帮助低收入人口等困难群体100%参保,100%享受城乡居保待遇,加大各类人才服务经济薄弱地区的支持力度,扶贫工作成效进一步显现。


  就业扶贫 零转移家庭贫困户至少一人就业


  江苏省人社厅对盐城市滨海县同心村持续5年开展对口帮扶。扶贫干部结合农业园区特点,开发农业旅游业,带动村集体收入发展和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就业。同时帮助村里建成了热气球公益扶持项目,1005户农户直接受益,其中低收入农户142户。经过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孟展鹏成为一名热气球驾驶员,每月有了固定收入。


  江苏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戴元湖介绍,为促进稳定脱贫,江苏采取“免、减、缓、降、返、补”等政策,保企业稳就业。落实常住地困难人员认定及就业服务制度,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全力稳定和扩大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业规模,确保农村零转移家庭持续动态清零。


  技能扶贫 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可免费培训


  淮安市淮阴区人社局牵头开设生活病员护理免费技能培训班,孙绍芹参加了培训,合格后被推荐到镇卫生院上班,“每月有三四千元收入,比种地好多了”。泰兴市人社局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困难对象和长江退捕渔民,在16个乡镇开展“包学技术、包食宿交通、包实习耗材、包技能鉴定、包推荐就业”的“五包”培训,让贫困户实现脱贫有“术”,致富有“路”。


  近年来,江苏更大力度实施重点群体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开发面向低收入农户劳动力的专属化培训项目,采取政府购买培训服务的方式,为低收入农户劳动力提供免费就业扶贫培训;鼓励企业对新招用低收入农民开展以基本技能、安全知识、操作规程等为主要内容的岗前培训。依托省重点以上技工院校,选择一批品牌和特色专业,让低收入农户家庭学生掌握一技之长。


  社保扶贫 困难群体“一个不少”


  “如果不是政府帮我缴纳养老保险,我现在每月哪能领到400多元的养老金啊!”灌南县新安镇管庄村的郑印其今年60岁,家中两个孩子上大学,老两口生活困难,无力缴纳社保,灌南县主动为其缴纳,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江苏对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明确100%登记参保、100%代缴不低于省定最低标准的城乡居保养老保险费、100%享受城乡居民养老待遇等三个目标。在“入口”方面,对于60周岁以下符合参保条件的救助对象,由市、县财政全额代缴不低于每年100元的养老保险费,同时给予不低于30元的政府补贴。将困难群体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在“出口”方面,对于年满60周岁、没有领取任何养老保险待遇的救助对象,直接发放省定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并不断提高困难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截至6月底,累计为62.49万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1.17亿元,养老金标准实现连续“九连增”。


  人才扶贫 为稳定脱贫提供智力支撑


  近日,省人社厅会同省财政厅出台政策,明确从今年起,江苏将通过政府购买基层岗位,主要是乡镇(街道)、村(社区)就业社保、医疗养老、农业水利、扶贫救助等领域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的形式,招录高校毕业生。加强对经济薄弱地区农村基层事业单位招聘人才政策扶持,对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适当简化招聘程序、放宽限制条件;鼓励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携带成果项目到经济薄弱地区创新创业。


  为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人才培养,江苏每年选聘苏北发展特聘专家、组织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加大对基层干部和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力度,努力打造一支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选派省委帮扶工作队到经济薄弱地区,238名帮扶工作队队员已相继奔赴苏北12个县(区)一线。

  

  (苏仁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