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建设
宿迁:“返乡兴村”引雁回巢
发布时间:2021-02-05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点击    
  3年前,24岁的蒋竹清大学毕业后返乡,成为宿迁首批返乡兴村新村干。她积极动员本地村民参与苗木培育,通过电商进行销售,目前,村里的花木种植面积已达230亩,带动了近40名低收入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如今,她已经成长为侍岭社区党委书记。

  像蒋竹清这样返乡创业富民的故事,在宿迁广袤的农村并不鲜见。2017年以来,宿迁实施“返乡兴村计划”,先后选聘3500多名干事创业意愿强、致富能力强的村干部到村工作,实现每个涉农村居动态保持2人。同时,印发实施意见,加大返乡兴村新村干的培养使用力度,规划了“挂职—任职—主职”的成长路径,对培养成熟的,及时转为正式任职,对表现优秀符合条件的,积极推荐作为村“两委”正职后备人选,为村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经过几年的培养,全市返乡兴村新村干挂职转任职1300余人,现任村党组织书记和拟任村党组织书记近200人,真正成为村干部的源头活水。”近日,在汇报村(社区)“两委”换届情况时,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建办主任胡赣江介绍。泗阳县三庄镇滚坝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陈宇航就是典型的例子。2018年,他到村里担任挂职党支部副书记,两年多来,积极推行的一线工作法,赢得了群众的点赞和信任。此次换届,经过党员群众和乡镇党委一致推荐,陈宇航成为支部书记初步人选。

  据了解,“返乡兴村计划”实施以来,该市返乡兴村新村干已创办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电商等各类项目1700多个,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近万名农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创收增收。今年以来,该市首次实现村(社区)“两委”成员平均年龄(39.4岁)低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2.7岁),改变了长期困扰基层的“后继无人、后续乏力”的局面,也为村干部队伍将来梯级培养、链式培养提供了可能。


  (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