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建设
南京江北新区:深化街道改革探路基层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1-03-19   来源:新华网   点击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着力点在基层街道,动力源是体制创新。自2019年启动街道体制机制改革工作以来,南京江北新区坚持党建统领全局,以调顺体制机制、强化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水平为抓手,逐步把街道打造成支撑区域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战斗堡垒。

  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说,率先推动街道体制机制改革,是江北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承担的重要任务。新区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着力“做精街道、做强社区、做实网格”,探索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高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协同治理力量

  南京江北新区直管区共覆盖7个街道,获批设立之初,街道治理直面社会结构多样、矛盾错综复杂、治理力量分散等难题。为此,江北新区坚持把党建作为贯穿街道治理的红线,凝聚起强大的改革创新力量。

  江北新区构建起“7个街道大工委、82个社区大党委、502个网格党支部、848个党小组和18641名网格党员”的党建脉络,全面激发党组织对各方资源、力量的调动作用,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

  统筹多方资源,打造协同治理共同体。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基础上,江北新区把隶属于不同系统、掌握不同资源的300多个域内高校、部队、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电、气、通信等单位联结起来,通过双向联系、双向服务、资源共享等机制,为街道治理提供党建引领的全方位要素保障。

  以泰山街道为例,街道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构建了由网格党支部、社区居委会、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和共建单位组成的“五方联动”工作机制。通过该机制,畅通了网格员、物业公司代表、群众业主面对面解决矛盾的渠道,实现95%以上的纠纷问题当场解决,难处理的问题网格长第一时间介入解决。

  同时,江北新区围绕网格治理做文章,力促“一网格一支部、多网格一支部”等模式,实现党组织对综合网格的全覆盖。并通过发挥网格党组织作用,延伸网格支部的区域化触角,把治理和服务推送到党员群众身边,真正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夯实基层阵地,建设便民服务新家园。江北新区以“星汉灿烂”党建强基工程为统领,高标准建设175个开放共享的党群服务中心,并在重点项目现场,建设100多个“党员驿站”,如今,新区每平方公里范围内,都有1个开放共享的红色阵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温馨的服务。

  此外,江北新区还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在街道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配备上下功夫、强支撑,推动优质党员干部资源向街道基层倾斜。并通过抓考核管理、抓教育培训、抓评选评比,推动党员干部对标找差再出发、能力素质再提升,确保党员干部在推动街道改革和治理能力提升过程中创新作为。

  推进内涵式改革,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深化街道改革、提高现代化治理能力,关键在理顺体制机制,把机制改得更精简、运转改得更高效。南京江北新区充分发挥在制度创新方面先行先试的优势,强化顶层设计、强权赋能、资源下沉,逐步探索出了“大职能、宽领域、少机构”的街道改革新路径。

  转变职能推动治理力量更聚焦。长期以来,发展经济始终是江北新区各街道的工作重心,结合建设国家级新区的新要求、新形势,新区进一步转换街道经济管理职能,突出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职能,加速推动街道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并通过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突出社会事业、民生服务等考核指标,赋予街道对职能部门绩效考核评价权,倒逼街道和职能部门全面转型。

  织密网格保障服务覆盖“神经末梢”。江北新区在7个街道、82个社区建成987个综合网格和180个专属网格,配备了994名专职网格员队伍,实现社会治理全覆盖,形成“组织向网格衍生、阵地向网格拓展、党员向网格报到、活动向网格开展、问题在网格解决”的多网合一、一网运行的治理格局。

  去年,江北新区发布“深化全要素网格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实施意见”,聚焦“融合型、实战型、服务型、智慧型”网格建设,加速探索“全要素网格组团”服务模式,推动街道网格化治理不断优化、走深走实。

  强权赋能破题“看得见管不着”。江北新区突出大部制、扁平化,精简设置“6(内设机构)+1(综合执法大队)+3(服务中心)”的街道组织架构,力促街道机制运转高效、响应快速、治理精细。

  在此基础上,新区加强赋权赋能、资源下沉,明确街道175项职责清单,委托街道行使516项行政处罚事项、提供165项审批服务事项,明确综合执法力量属地管理,推动街道“权责统一”。同时,持续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力促服务高效、治理有力。为充实执法力量,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场监管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及综合治理局共下沉工作力量400余人;为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先后推进生活家政、医疗健康、养老托幼等事项下沉网格、进驻驿站。

  “为建设与街道改革进程相匹配的‘一专多能’人员队伍,我们还通过区街联动,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建立综合业务培训、专题培训、派驻指导以及跟岗践学机制,街道及时跟进,立足自身开办各类‘全科’学校、打造培训品牌,不断提升街道工作人员能力水平。”大厂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街道服务能级

  互联网时代,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是提升街道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江北新区立足简约高效、科技赋能,持续挖掘数据红利、推进数字城市建设,把“科技”要素融入到街道治理各环节。

  一方面,着力打通业务部门和各模块工作人员的数据渠道,通过整合政务数据、互联网数据、网格员采集数据等信息,并依托数据归集、分析、共享手段,为街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探索大数据支撑街道精准治理的新路径。

  目前,江北新区已向街道开放了包括“人、房、企、物、视频”等在内的196类、超121万条数据信息。

  另一方面,着力打造数字化治理平台,构建工作人员办事统一入口、统一代办、统一展示的工作载体,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力促全民参与、全民共享,提升街道协同治理水平,实现被动应对处置转为预测预警预防和联动处置。

  去年6月,江北新区街道城市治理一体化平台上线,该平台覆盖全区7个街道所有综合网格。同年10月,江北政务平台上线,实现10余个业务系统单点登陆,政务办公门户全面优化整合。

  此外,江北新区还推出“数字江北”微信端,提供居民代办服务申请入口(注册用户104427名),推动网格员主动上门进行代办服务咨询与上门代办服务,现已梳理代办类型18类,其中,人社14类、民政2类、计生2类。

  如今,“科技”元素正在江北新区各街道加速扩宽应用场景。泰山街道“链通万家”小程序上线,使区块链走进普通居民生活,拉开“区块链+社会治理”序幕;顶山街道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技术试点建设的智慧小区已投入运营,推动小区“治”理向“智”理转变。


  (沈汝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