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南京6月7日电 察民需、听民意、解民忧,在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为民办实事的生动实践处处可见,学史力行服务民生没有局外人。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宿豫区坚持以民生问题为导向,结合区情实际,制定“急难愁盼”问题清单、抓好“即知即改”落实清单、压紧压实督查督办“一张表”,深入实施“两清单一张表”动态管理机制。
以“问”促办,“急难愁盼”有清单
“想不到足不出户就可以在‘便民巴士’上修理农具、了解农业种植知识,既不影响工作又不用跑那么远,真是太快捷方便了!”在来龙镇来龙社区的陆芳听说社区有“便民巴士”志愿服务活动,很早就拿着家中的喷雾器等农具前来维修。不一会儿工夫,农具就被专业维修的志愿者修好了。
据了解,“便民巴士”除了为农户提供免费维修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喷雾机等各类机械装备服务外,对于需要更换零部件的,还帮助农户对接机具维修点和生产厂家,优惠提供部分农机零配件,用实际行动切实为群众“办好事”。
“我们在前期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登记下来。”宿豫来龙镇宣统委员李敏介绍,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开展以来,针对‘三夏’这个节点为更好服务辖区“三农”,来龙镇组织“便民巴士”进村居活动,用党员初心和专业优势解决农户“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以来,宿豫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时,通过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等“七进”,聚焦民生实事、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十个方面制订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清单104项,截至目前,已梳理乡村两级“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54项,并排定项目时间、责任单位,定期通报,确保民生实事落到实处。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宿豫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引领,聚焦文明实践、基层治理、文化惠民等十个方面的实施路径,排定10项“重点任务”、6条“方法举措”及5个“目标要求”等可量化指标。截至目前,宿豫区镇村各级共排查梳理各类需求期盼4600余件,已办结4100余件。
以“议”促办,群众来当“裁判员”
“今天过来办事情,发现好差评系统可以扫码直接评价提意见,还能对干事人员起到监督作用。”在宿豫区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大厅,市民董先生在办理好相关业务后,通过办事窗口前的“好差评系统”对此次业务办理流程给予了好评。
把群众的“表情包”作为评判工作好坏的“晴雨表”,建立群众意见反馈“绿色通道”——宿豫区各单位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借助“村民同心议事会”“企业家沙龙”等形式,定期组织群众代表与党员干部线上线下“同台议事”,公开汇报近期为民办实事工作开展情况,接受群众评议,以“议”促办,根据群众反馈动态每月更新“即知即改”落实清单,4月、5月清单办结率均达到98%以上。
“以前的车都在楼下随便停,乱不说,还经常被邻居打电话叫下楼挪车,不方便。”宿迁市宿豫区下相街道南苑星城小区居民黄利军介绍,自从小区接受群众反馈意见规划了停车位后,车辆停放比之前美观、合理、安全多了。
“目前小区车位共有400多个,基本可以满足业主需求。”下相街道南苑星城社区党委委员张红菊说,根据群众反馈,他们还改造了辖区娱乐设施,增设路灯,满足居民的娱乐和出行需求。
服务好不好,群众来当“裁判员”,据悉,“好差评系统”已在宿豫全区实现了区、乡、村三级政务服务机构全覆盖。截至目前,已累计收集评价1762条,并实现联动反馈、“差评”核实和整改回访“3个100%”,用群众满意度评价促进政务服务流程优化提升。
以“督”促办,督查对标“时间表”
结合“急难愁盼”问题清单、“即知即改”落实清单,宿豫区形成了督查督办“一张表”,明确各单位任务完成时限,以“督”促办,对照时间节点定期督查项目进度,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倾斜、促使民生实事在一线解决。
“按照进度要求,今年5月,我们结合前期征集的群众关于‘楼道垃圾桶味道大、招蚊虫’的意见,推行垃圾‘撤桶并点’项目,目前已在小区内试点安装智能垃圾投递房2个,改造垃圾分类主题广场1个。”
在景尚佳园小区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站前,宿豫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站外观简约时尚、整洁干净,具备除臭除味、满溢报警、智能监控、高压冲洗等功能。“撤桶并点”可有效减少垃圾异味的产生,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时也实现了垃圾分类、美化了环境。
结合区委巡回指导工作,宿豫区将“实事”办理、落实情况纳入巡回指导范围。截至目前,9个巡回指导组已对全区45家单位开展第一轮督导工作,并对188项民生实事实施进度进行跟踪督导,确保所有项目按序时推进。
(刘宇轩 沈晶晶 周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