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农业项目补助资金,有了农商行100万元额度的惠农低息贷款,我再也不用为养殖基地建设资金烦恼了。”村民陆小荣感慨道。近日,在江苏省高邮市农商行牵线下,龙虬镇龙潭村村民陆小荣的水蛭养殖基地扩大了20亩。
水蛭养殖项目的成功升级是高邮市“五方结对”共建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高邮市开展“五方结对”共建工作,以机关部门、国有企业、重点民营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乡村振兴指导队为“五方主体”,与乡村振兴综合试验区先导区行政村“一一结对”共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综合试验区建设步伐,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建强基层组织,推动“部门(企业)+村”党组织共建互联。发挥机关部门、国有企业组织优势,通过“活动联办、资源联享、队伍联育”等共建形式,深化基层网格化党建工作,着力在村级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五方主体”单位党委(党组)全年专题研究结对共建工作不少于2次,主要领导到村调研指导、推进工作不少于2次,至少召开1次党建联建工作例会、上1次专题党课。
立足结对村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产业。以罗氏沼虾、优质稻米等生态种植、养殖为龙头,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加快试验区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帮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围绕“一村一品”,“五方主体”在延伸产业链条,强化产销衔接,提升质量效益,培植龙头品牌上坚持一村一策、分类实施、错位发展、精准帮扶,以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全年帮助引进或扶持收益稳定的产业发展项目不少于4个,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5万元以上。
统筹资源,补齐各村基础设施短板。调度各方力量,通过向上争取、企业帮扶、合作共建、部门协助等方式,加快完善结对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年机关部门至少为结对村办1件投资不少于20万元的民生实事,国有企业至少办1件不少于10万元的民生实事,重点民营企业、农业龙头企业至少帮助解决1件发展难题或推动至少1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引导重点民营企业、农业龙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帮扶弱势群体。鼓励企业、挂钩部门通过实物捐赠、资金资助等方式,为结对村贫困学生、重病患者、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捐资助学、医疗救助等公益慈善服务。每年各结对共建部门组织本单位本系统党员干部开展联户帮扶活动1次以上,帮扶困难家庭总数不少于5户,捐资助学不少于10户。
(邮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