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建议有啥用?村里又没钱办。找干部有啥用?他们又没办法办。”过去一段时期,一些村民遇到困难时这样抱怨。徐州市铜山区委书记龚维芳说:“解决村级没钱办事、村干部没能力办事的问题,根本的还是要以党建为统领,抓好乡村组织振兴,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从2020年初开始,铜山区大力实施支部领办集体产业、支书领办致富项目、党员中心户领办公共事务、骨干党员领办民生实事“四个领办”党建工程,紧扣问题强基础、补短板。
提振基层干事创业“精气神”
棠张镇是典型的农业乡镇,全镇以种植设施蔬菜、蚕桑为主,农民收入连续多年排在徐州市前列,但村集体经济相对较弱。2019年,除镇区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其余均未过50万元,还有两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刚过20万元。
“必须提高村党组织、党员推动产业发展和维护群众利益两种能力,否则乡村振兴缺动力、缺后劲。”铜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棠张镇党委书记杜浩说。
棠张镇有17个行政村,其中2/3的村党组织书记既没有创业项目又缺乏抓经济的能力,为此该镇采取一系列创新措施:评选村级“创业之星”、举办学习浙江乡村经验专题培训班、开展书记服务领办企业(项目)擂台赛、每周开设“解忧讲堂”、常态化召开“周一工作部署会”……棠张镇党委、政府让村党支部书记们走上讲台,谈项目发展、说责任清单、讲方法打算,营造互学互鉴、比学赶超的浓烈氛围。
“感觉压力很大,人家能干好,咱也不能落后!”高庄村党支部书记王九龙说,他们学习借鉴本镇跃进村“股田制”土地经营模式,流转980亩耕地种粮食,农民收入增多,村集体经济年增加20多万元。
在去年棠张镇村“两委”集中换届中,22个党员中心户、15名致富能手、17名后备干部被选进村“两委”班子,两名后备干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3名当选副书记。今年以来,铜山区在273个村(社区)党组织中,同步开展“百强支部”点亮行动、“头雁论坛”和能力素质提升计划,切实提升村党组织“责能效”。
基层党建和发展拧成“一股绳”
记者在黄集镇黄西村见到村党支部书记卜凡桂时,他正在村里的生态园疏导游客车辆。
黄西生态园是村党支部领办项目,村集体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已招引10多家投资商入驻,带动200多名村民就业。“现在抓党建,要抓经济、抓发展、抓治理。既然领办了,就要办好。”卜凡桂说。
过去党员中心户的主要职责是就近收集民情民意,配合村“两委”做好群众组织宣传工作。领办公共事务后,他们直接参与垃圾分类、河道巡查等工作,成为村级公共事务管理中的新生力量。
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会址坐落于伊庄镇倪园村,村里的党员中心户、骨干党员成为“园博会建设宣传员”“文明观光引导员”“疏导交通指挥员”“安全生产督导员”“维护秩序安全员”,人人肩上有担子。
种得好还要卖得好,房村镇房村党员中心户张强最近忙着在梨园里录制网络销售短视频。这位青年党员发挥强项领办了电商销售,当地果品线上销售量已占总销量的40%。果农吴治奎在张强指导下,学会通过微信朋友圈、短视频宣传推介,两亩多地的梨子一周就卖完了。
解决“急难愁盼”实现“八有”目标
棠张镇后谷堆村以种植优质弯腰青萝卜出名。然而,过去当地多是一家一户种植,管理粗放,萝卜品质逐年下降,卖不上好价钱,村“两委”决定流转土地种植大棚萝卜。
48亩大棚建起来后,却没有村民租用。村党支部书记唐凯一咬牙:“自己带头干!”他采取生态种植模式,种出来的萝卜外形、口感都远好于过去,在网上能卖到10元一个,一亩地收入达两万多元。村民们随后纷纷种起大棚萝卜走上致富路,村集体每年增加6万元大棚租赁收入。
“四个领办”实施一年多以来,铜山区支部和书记领办项目总计达600多个,党员中心户和骨干党员领办事项达3000多项,实现了支部引领有成效、集体经济有突破、产业致富有门路、群众收入有提高、民生改善有力度、村居村域有变化、党员担当有作为、公共管理有秩序的“八有”目标。群众“急难愁盼”得到有效解决,村组织凝聚力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陈彤、尚庆迎、徐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