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人社系统借助行风建设这把“金钥匙”,聚焦解决人社事业发展的难点、堵点,坚持数字化为引领,着力打造“全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推动工作机制、运行模式和服务方式创新,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一、坚持系统思维,强化整体联动抓行风。重塑各地分散、独立、庞杂的业务经办体系,共建全网互通、深度融合的人社政务服务平台,目前,全省13个设区市、96个县区全部切换上线。就业、社保、人才人事、劳动关系等4大板块业务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建成4588个人社全业务功能模块,服务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全省8000余万常住人口和300万企事业单位均可通过平台全天候办理人社全部业务,“智慧就业云平台”“人才服务云平台”、人社服务“电子地图”、“一企来”政策精准找人等一大批新服务项目上线运行,社保卡加载交通、文旅等更多便民服务功能不断拓展,一网通办更加便捷,有效解决了办件时间长、群众跑腿多、管理服务缺等问题。积极推动跨省系统互通,主动策应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在实现示范区专技人才、技能人才资质互认共享和社保“一卡通”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范围、深耕应用。
二、推动流程再造,强化共建共享优行风。从改进和优化办事流程入手,以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业务协同为重点,坚决打通信息孤岛、数据烟囱,形成人社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业务证照清单407项,精简材料232份,减少环节32个,实现经办标准全省5级12同。巩固推进综合柜员制改革,实施“退休审批”“社保补贴”等14个面向全省人社服务“一件事”打包办,打造“统一受理、协同办理、一次办结”的人社服务新模式,目前“提速办”事项平均提速65%以上,30个“跨省通办”事项有序实施。主动对接部、省政务服务平台,强化数据深度挖掘分析,实时、动态、精准反映就业、人才等核心要素与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动能转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数字赋能应用,强化监督管理振行风。发挥行风监督利器作用,运用一体化信息平台,统筹推动养老、工伤、失业等各种险种基金风险防控,强化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各项业务深度融合,推动形成“人员防、制度防、技术防、机构防、数据防、资金防”的基金风险防控新格局。全力打通非现场基金监管堵点,大力推进基金风险防控“进规程、进系统”,将10方面45项风控指标嵌入监管系统,实时联动业务经办内控系统,精准定位疑点数据信息,提高排查处理问题的精准性、时效性,助力社保基金监管数字化转型。成立一体化信息平台政务服务工作专班,把人社服务“快办行动”、电子监察、政务服务“好差评”等嵌入所有业务事项,通过全流程监控体系,倒逼行风政风持续改善,在50万条“好差评”抽样中,好评率保持在99.5%以上。
工作中,我们愈加深刻地认识到,行风建设不仅是业务工作,更是政治工作,通过一体化信息平台的支撑保障,提高了效能,强化了监督,优化了行风,带出了队伍,进一步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了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江苏省人社厅在全国人社系统加强行风建设工作总结推进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