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开放服务太赞了!”近日,在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网约车司机魏师傅一边歇脚,一边感慨地说:“以前跑夜车只能躺在车里眯一会,现在可以在中心里躺下来补一觉,还能顺便给车充电,感觉很方便。”
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商贸服务区、区域性科创高地,去年以来,泉山区围绕服务保障新就业群体,积极整合资源,规划建设一批数量充足、功能齐全、交通便利、便捷高效的服务阵地,构建形成全域覆盖的“5分钟服务圈”。
集合功能建阵地
在泉山区,有这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城管岗亭、环卫驿站等升级改造的8个“泉新驿站”成为外卖小哥等候取餐的好去处。在驿站里,桌椅、电视、空调、微波炉等一应俱全,能够提供遮风避雨、烧水热饭、应急求助等服务。
聚焦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泉山区坚持集约、便利、均衡的原则,建成1个区级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19个镇街(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和103个集学习教育、关爱服务于一体的“泉新驿站”,阵地综合面积达1.1万平方米,打造出“1+19+X”蜂巢式服务阵地。充分考虑人气热度、交通区位等因素,通过利用空闲门面、核酸小屋等闲置用房进行新建,统筹电信移动营业厅、银行网点等功能场所嵌入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建设服务驿站。按照“一室多能、一室多用”目标,在有条件的阵地配套设置工会之家、妇女儿童之家、远程教育等功能区,分类公布服务项目清单、公开服务时间,方便业务单位职工和新就业群体共享共用。
智慧服务优管理
走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金山总站,会发现里面没有管理人员,新就业群体扫描门口的二维码输入信息入库后,即可打开门禁。进门后,电子屏滚动播放着全区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风采,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党的二十大报告》等书籍。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新就业群体之所以不愿意到驿站来,最主要原因是担心受他人的影响和约束。”区委两新工委副书记宋开楠说,“我们通过智慧化手段提供便捷的自助服务,让他们更放得开、愿意来,感受家一般的温馨感和归属感。”
为便于阵地管理使用,泉山区立足最大化发挥服务阵地作用,建立区级新就业人员数据库,入库人员可在全区“1+19+X”蜂巢式服务阵地中任一阵地享受无差别、零门槛、全开放免费服务;对人员流动广、相对独立的服务阵地,推行无人化管理和全时段服务模式,提供24小时开放服务。同时,按照以建设主体为主、属地党(工)委兜底的基本原则,全面落实服务阵地日常管理责任,确保阵地规范整洁、安全有序。
共建共享齐治理
建好是基础,用好是关键。为提高阵地利用率,泉山区委组织部牵头,整合工会、司法、人社等部门资源,建立阵地共同建设、服务共同保障、资源共同享用的服务体系,按照区域化管理理念和共享理念,推动服务阵地由不同单位、不同群体共享共用,真正让阵地不冷场、人气旺、热度高。
最近,在江苏淮海科技城红立方党群服务中心,“红新”直播间里人气火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课开讲啦”主题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科技城里互联网直播企业集中,公司规模、办公场所都不大,这个中心就是专门为企业量身打造的综合性服务阵地。“里面设有理论教育、会议接待、学习培训等功能区,企业或职工都可以预约使用。”科技城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委书记于文涛介绍。
镜头转到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党群驿站,港务区机关第一党支部和徐州市鹏安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党支部正在举行结对共建仪式,双方围绕更好服务保障货车司机群体,通过组织共建、活动共办、队伍共管、资源共享等开展结对共建,进一步丰富做优“益陆先锋”党建品牌。
“‘5分钟服务圈’,既是我们对新就业群体的服务目标,更是服务承诺。”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德杰说,“‘泉新驿站’可以持续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全周期、全覆盖、全天候的服务保障,让他们心无旁骛、心甘情愿参与基层治理、助力经济发展。”
(泉新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