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生活来源主要靠什么?村妇联提供了哪些帮助?现在还有哪些困难?”日前,江苏省妇联“三进三解”调研小组来到响水县黄圩镇“一户一策”精准微关爱服务对象家中,进行走访慰问。当得知老人在一个多月前不慎摔跤导致肋骨骨折时,调研小组嘱咐社区妇联同志增加上门服务频次,帮助解决急难愁盼。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江苏省妇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针对困境妇女儿童家庭,持续深化“一户一策”精准微关爱服务,在去年1396户的基础上,今年持续服务2400余户,实实在在地将党的温暖送进困境妇女儿童家庭。
组组联动 扩大保障
有的家庭父母角色缺失,孩子存在心理负担;有的家庭突遭变故,劳动力缺失;有的家庭依靠老人抚养孩子,生活需要照料……去年年初,省妇联蹲点调研后发现,尽管一些生活困难的妇女儿童家庭虽已享受政策性兜底保障,但依然存在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亟需相应服务类的关爱帮扶。为此,省妇联谋划困境家庭“一户一策”精准微关爱服务机制试点方案。
省市县三级党组“组组联动”,筛选100户家庭,启动“我助妇儿康·一户一策微关爱计划”试点工作。建立由村党组织书记直接领导、村妇联主席牵头的关爱服务小组,就近就便招募志愿者,提供助餐、陪伴、清洁等日常性帮扶,以及权益维护、心理疏导、家教指导等专业化服务。通过试点探索,省市县乡村五级妇联边蹲点调研、边创新探索,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探索形成了“一村一户”“一户一策”“一策一组”“一户一岗”“一户一档”的“五个一”精准微关爱服务机制。
针对基层反映关爱服务持续常态供给缺乏资金保障问题,省妇联积极争取省财政厅联合开展实地调研,省财政厅给予专项资金用于“一户一策”工作,进一步扩大保障关爱服务覆盖面,推动微关爱工作常态化持续开展。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全省各地妇联深入做好关爱工作。南通市妇联推动微关爱服务纳入2023年南通市民生实事项目,盱眙县将妇建纳入基层党建目标管理范围,宝应县妇联牵头开展“党建引领——青暖童心她服务”进村居主题月活动,为微关爱对象提供“菜单”服务。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提升困难妇幼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立足需求 精准服务
盱眙县鲍集镇居民周某的丈夫与儿子多年前相继离世,儿媳再婚后失联,只能独自抚养孙子。在接受“一户一策”精准微关爱服务后,老人轻松许多,笑容也变多了。
“一户一策”精准微关爱服务坚持需求导向,紧紧抓住妇女儿童最着急的困难、最迫切的需求,立足职能,精准制订服务方案,提供关爱服务,切实帮助妇女儿童及其家庭解决他们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和问题。
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陈家桥社区居民黄某的丈夫因故导致视网膜脱落无法工作。黄某不仅要赚钱供女儿上学、还房贷,还要照顾无法出门工作的丈夫。暂时的资金救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黄某的家庭困难,当了解到黄某的丈夫有较强的就业意愿时,社区“一户一策”工作小组积极对接人社部门,推荐其参加盲人按摩培训,目前已在盲人按摩院工作,黄某一家对生活又重新有了期待。
“一户一策”精准微关爱工作开展以来,帮扶内容从生活照料到提供岗位,关爱对象从已享受政策性兜底保障的人员到更加注重事实困境,将一些没有享受兜底政策、但生活确实困难的低保边缘户纳入关爱对象范围。目前,全省各地妇联不断优化关爱服务方案,有力契合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自我发展、向阳而生。
多方联动 集成合力
全省妇联充分发挥“联”的优势,积极主动链接各方资源,为困难家庭送去更加多样的关怀与温暖,有效发挥了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链接党政部门和群团组织资源。争取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和省工商联光彩事业基金会资金支持,开展和推进试点;争取省乡村振兴局将微关爱列入省派驻24个县(市、区)的乡村振兴帮促队的工作任务清单,推动驻村队员与当地妇联组织共同开展困难家庭关爱服务工作;与省农村信用联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发挥其网点遍布农村、乡村振兴工作经验丰富等优势,以其网点支部与村妇联合作方式开展微关爱服务;省财政厅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整合社会爱心力量和专业队伍。南通市妇联组建“江海爱心妈妈”巾帼志愿服务队,4038名“江海爱心妈妈”为缺乏亲情关爱的孩子提供精准关爱,并发动税务行业妇联加入“一户一策”微关爱工作中来。镇江市妇联积极与市慈善总会对接磋商,并与镇江各家农商行开展合作,促进困境家庭与农商行各党支部全部结对,定点帮扶。淮安市妇联就近就便招募服务人员和志愿者,同时链接淮安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市妇女儿童心理健康联盟等社会组织,以购买服务方式提供专业化服务。
“全省妇联始终坚持党对妇联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广大妇女群众组织凝聚好,使妇联党组织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通过扎实推进微关爱项目,切实让困境妇女儿童家庭受益得实惠,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助力我省‘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中发挥积极作用。”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朱劲松说。
(乔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