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建设
连云港赣榆区西棘荡村:废旧渔网织开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3-11-02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点击    

  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有一个偏僻的渔村——西棘荡村。20多年前,村如其名,荆棘丛生、河荡纵横,集体经济一贫如洗、治理一团乱麻……然而,现在的西棘荡完全变了样,别墅成片,厂房林立,一幅安居乐业的画卷铺展开来。


  由弱变强、由乱到治的华丽嬗变,得益于西棘荡村党委总结出的“三引三带”工作法。近些年来,西棘荡村党委大力发展农村实体经济,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实体强村、产业富民”的发展道路。2022年,全村工业总产值20亿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522万元。


  思想引领 带活致富热情


  西棘荡村能够从穷村变成美丽乡村,离不开村党委书记钟佰均。


  针对村民因循守旧、固步自封问题,为了开阔眼界、打开思路,钟佰均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走出去”,近到本地示范村,远赴市外华西、寿光,实地走访全国各地30多个强村、名村,感受实体经济为乡村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浙江省宁波市滕头村以思想大解放推动集体大发展,从改土造田、旧村改造,到创办第一家集体企业,一步步实现从温饱到小康、再从小康到富裕。党员群众纷纷被滕头村党组织带着党员干、党员带着群众干的激情所感染,真正感受到了实体经济为乡村发展带来的变化。发展上的差距、心理上的落差,唤醒了他们致富带富的初心。


  参观学习回村后,村党委第一时间在村里开展“学什么、差什么、干什么”大讨论,但仍有一部分村民思想上有顾虑,不敢投资办厂。为此,村党委邀请了相关部门、投资客商进村宣传致富政策、讲述创业故事,大大提振了村民的创业信心。现场提出创业意愿的有10余人,大家都纷纷请村党组织协调解决用地、供电问题,先后投入创业热潮。


  要把产业做起来,必须干字当头、党员带头。村党委在党员中实行年初承诺、年中践诺、年末评诺,每年党员冬训时,让他们上台晒“三诺”,让参会群众评“三诺”,督促他们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此外,每年举行一次表彰大会,奖励致富标兵,并在村头挂出创业光荣榜,营造“比着干、赛着干”的浓厚氛围,“集体创大业、个人创家业”蔚然成风。


组织引路 带优创富生态


  创业富民,关键要靠党组织引领,找到符合村情实际的发展路子。面对当年村庄“一穷二白”、集体经济负债几十万的困境,钟佰均带领村干部先行先试,跑市场、搞调研。


  1999年,在周边渔村考察时,钟佰均偶然得知,旧渔网可以加工尼龙颗粒。苏北沿海废旧渔网资源丰富,何不变废为宝?


  带上煎饼,直奔宁波招商引资,钟佰均十分坚决。客商来到西棘荡村后,看到村里道路都不太通,摇摇头就走了。他没有放弃,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建起厂房修好路、拉上电通上水后,再次南下,终于打动客商。2000年,全村第一家颗粒加工厂投产,当年就盈利40多万元。


  尼龙颗粒加工虽然投资不算大,但对当时西棘荡村的大部分家庭来说,仍然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大多数人都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于是,钟佰均一次次跑信用社,以个人名义为大家担保贷款。信用社也主动为西棘荡村开设了“农贷快车”绿色通道,为村民担保创业贷款2000多万元,解决了创业启动资金问题。


  随着村里颗粒加工企业不断增多,无序发展、恶性竞争等问题接踵而来。村党委决定成立尼龙颗粒加工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党组织的作用,采取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出售的“三统一”经营模式,为村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和资金、信息、技术“保姆式”服务,规范市场秩序,有效避免无序竞争。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全村颗粒加工行业一年损失2000多万元,一些小的企业不堪重负计划停产。村党委一方面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多方争取资金支持,帮助全村颗粒加工户担保贷款1660万元。同时,积极协调供电部门缓交、让利电费,帮助村内100多家加工企业度过这次难关。


  在发展过程中,钟佰均越发觉得,必须通过党组织把大家凝聚起来,才能有效抵御市场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2017年3月,村集体投资1.2亿元,成立永泰塑业,由村集体控股。在此基础上,成立永泰塑业党支部,实行“支部+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现在,每个车间都有党员,每一名党员都是所在车间的骨干力量,真正实现了“把党员聚在产业链、让群众富在产业链”。


党员引导 带出共富格局


  在尼龙颗粒加工产业发展初期,党员带头创富,纷纷学起了加工技术,在市场信息、加工、销售等方面下苦功夫,成了村里的“先富一族”。


  为实现发展成果百姓共享,村党委实施“捆绑带富”工程,安排3名党员创业骨干与1名创业群众“3+1”帮扶结对,组织企业党支部联系颗粒加工户,帮助解决村民创业技术、资金问题,切实帮助村民解决创业缺信心、缺技术、缺资金等问题,让群众从“站在边上看”变为“跟着党员干”。


  同时,协调金融机构开设“党员农贷快车”,全村党员为村民担保创业贷款2000多万元,设立“粒动·青创”空间,让党员创业能手当“讲师”、做“导师”,为党员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等服务,让尼龙塑料“小颗粒”,变成群众致富“金种子”。村民钟佰喜过去是个木匠,外出打工七八年,家里人口多,日子过得一直很紧巴,看到那么多的农户靠尼龙颗粒加工致富后,也萌生了创业的想法。村党委安排于刚等3名党员传授运营管理和生产技巧,并帮他协调贷款10万元,当年就赚了20多万元。


  为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掉队,村党委把全村具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户全部安排在棘荡创业园工作,目前全村93户低收入户全面实现“自我造血”脱贫。建立无劳动能力低收入户档案,由村集体兜底,实行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孤残人员每月必访制度,安排村“两委”成员、党员骨干、创业大户结对联系,让全面小康的成果惠及全体村民。


  如今,西棘荡村包揽了全国80%的废旧渔网收购业务,全村90%以上的农户从事颗粒加工相关行业,吸纳周边1600余名村民从事废旧渔网回收、加工和尼龙颗粒运输、销售等工作,发展壮大成为全国“尼龙颗粒加工第一村”。村民通过“家门口就业”,人均年纯收入达4.69万元。800余户村民陆续搬进新房,真正住进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曹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