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区是南京地区第一个共产党组织的创建地。近年来,浦口区传承红色基因,聚焦主责主业,发挥职能作用,立足区域产业链条布局,通过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借鉴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理念,在实施机关党建“红色芯片”工程的基础上,探索构建“浦邑红芯”机关党建服务联盟,全方位提升机关党组织履职能力,推动党建效能显著提升,以实际行动为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点亮“芯”特色,“数智”赋能机关党建创新发展
浦口区委区级机关工委基于浦口“芯片之城”的产业特色,在实施机关党建“红色芯片”工程的基础上,借鉴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理念,以功能型党建、区域化党建、开放式党建发展思路构建“浦邑红芯”机关党建服务联盟,探索政治引领、赋能基层、联动周边的新路径。
强化理念“智改”。对应大模型的算法,践行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智改”理念。对照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的工作原则,积极谋划提高机关党建质量,系统化提高机关党建质效。推进平台“数转”。对应大模型的算力,建立联动、互动、带动的“数转”平台。通过联合党建活动、功能性党组织、党建联盟等方式,畅通纵向联动、横向互动、区域带动的渠道,形成党建合作引领发展和治理的生动局面。深化资源“网联”。对应大模型的算据,链接党务、业务、服务的“网联”资源。针对发展需要和基层、群众的需求,运用机关党建服务联盟,精准链接党务、业务、服务融合的各方资源,协同高效实施服务项目。
拓展“芯”场景,“算法加持”构建机关党建精准提效新格局
大模型应用离不开高效的“算法”加持,与此相应,浦口区着力构建多元化“算法”,赋能机关党建工作服务区域发展。
以“加法”赋能常态化实施党建协作。机关工委班子成员分工联系41个直属党组织,就近就便联合组织开展党建活动,既密切了机关单位的联系交流,也为党建引领业务联动和资源联享提供了有利条件。
以“乘法”赋能组团化提供精准服务。坚持每年组织实施作风建设“微实事”项目并开展考评,在此基础上梳理共性问题,组团化实施重点“微实事”项目,更加精准高效地为发展服务、为基层赋能。
以“几何”赋能项目化推进问题攻坚。在全区机关单位“一对一”定向服务基层的基础上,针对作风监督员、12345热线、信访等渠道反映的基层问题,建立党建引领常态响应和办理机制,实施精准化服务项目。12345热线“只投诉一次”服务品牌项目入选2023年南京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30个典型案例。
以“高数”赋能联盟化开展区域合作。围绕贯彻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牵头浦口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链党建联盟与马鞍山慈湖高新区、郑蒲港新区,围绕产业链跨省合作,帮助园区企业共享产业链公共技术和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实现了从一处“芯火”向连片“芯光”的跃升。
激活“芯”动能,创新模式推动机关党建多元质效新提升
“浦邑红芯”机关党建服务联盟历经两年左右的创新实践,实现了党建与业务深融合、党性与党风共提升,有效提升了机关党建质效。
推动党建与业务在“政治引领”中融合。通过发展机关党建服务联盟大模型,从小切口入手、从具体问题发力,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成为发展优势。2023年,机关工委所属区社保中心党支部荣获南京市模范机关建设优秀案例20佳。
促进质量和成效在“智能网联”中提升。对应大模型的算力,建立联动、互动、带动机制,面向区内实施党建引领的攻坚项目,面向区外实施党建引领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协作项目,在更高层面提升了机关党建质效。
助推党性与党风在“精准赋能”中强化。像人工智能大模型一样,通过机关赋能基层,为产业、基层和群众精准匹配和推送资源,有效发挥了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机关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机关作风优化、工作效率提升。
接下来,浦口区将着力深拓“浦邑红芯”机关党建服务联盟大模型已有成果,切实做到“走在前、作表率”,巩固提升品牌示范效应,提升机关党建工作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