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扬州市邗江区深入开展“心服务·邗我办”全领域点亮心愿工程,在竹西街道等安置小区居民集聚地,立足运河新生城市更新,打造“心服务·邗我办”党建子品牌——“‘原’心愿 点‘竹’光”行动,点亮下辖5个村(社区)治理实践的微光,把“神经末梢”打造成竹西“家”处的“温暖前哨”。
“天气越来越热,想理个发,但我腿脚不方便下楼,还好社区能帮忙请理发师傅上门理发,我现在感觉清爽多了。”月明苑小区居民李爷爷摸着刚修剪的头发十分满意。竹西街道安置小区体量大,人口老龄化程度较深,基层治理形势日趋复杂。针对这一难点,竹西街道坚持立足实际情况,突出特色、分类施策。在安置小区,竹西街道积极探索“合伙人”模式,累计招募扬州东方医院、扬州农村商业银行竹西支行、美团等共建单位16家,整合资源,让居民不出小区就能享受各类服务,截至目前,服务人次已超过2000人。在老旧小区,创新打造“竹西全晓”数字驾驶舱平台,一旦出现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通过云治理平台反映,社区立刻指派附近志愿者上门解决,“人防”配合“数控”,一屏指挥、即诉即办;同时打通社服平台居民服务端,为居民提供政务服务、卫生健康、文化学习、休闲娱乐等“一站式”服务。
基层治理,关键在人。近年来邗江区充分发挥“头雁效应”,选派能力强、素质高的青年干部担任村(社区)书记。在竹西街道,5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37.2岁,学历高、能力强、思路活。在区级部门指导下,竹西街道依托“党委书记负责抓、班子成员倾力带、业务部门合力推”的工作机制,持续提升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专业素养,并连续举办村(社区)“两委”培训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活动,分类型、分层次培养治理骨干,全方位提升基层干部在城市治理、矛盾协调、为民服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分类型、分层次培养治理骨干。
“我在瓦窑村送了十来年快递了,这里家家户户我都熟。”兼职竹西芳庭网格员的快递小哥刘明虎骄傲地说。从“城市过客”到融入城市,街道就是中间的纽带和桥梁。邗江区积极挖掘“新兴群体”力量,激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加入兼职网格员、志愿服务人员、助企服务员队伍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不断壮大“邗小哥”队伍,充分调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城市治理的主动性。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历史上的竹西繁华富足、风光旖旎,当代竹西生机勃勃、美轮美奂。邗江区将持续巩固深化党群服务中心“五常两聚”机制,致力于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居民幸福生活的红色地标,让广大居民充分感受“竹西佳处”幸福时光。
(邗组宣 赵依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