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建设
苏州常熟: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细“治”入“微”
发布时间:2024-10-17   来源:新华日报   点击    

小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小单元,如何提升“家园活力”,让居民更有幸福感,是基层治理的新考题。今年以来,常熟市深入开展党建引领“海棠红·幸福里”建设,在严密组织体系、提升服务效能、凝聚治理合力等方面入手,按下了小区精细治理的“升级键”。

下好一盘棋,织密织牢组织体系

“我们小区现在能有这么好的环境,多亏了咱们小区党支部!”家住城市之光小区的周建均饭后散步看到焕然一新的小区环境,开心地说道。先前,由于物业公司与业委会间矛盾突出、推诿扯皮,小区事务长期无人过问,公共设施损坏严重,杂草长到一人多高,居民们怨声载道。局面的改变,离不开小区治理四方协同机制的有效推行。在社区党总支的指导下,小区党支部成为了业委会与物业公司之间的桥梁纽带,在四方主体的共同推动下,顺利推进基础设施修缮、充电桩建设、绿化补栽补种等项目,实现了小区环境的大变样。现如今,居民对小区物业服务的满意率超过了90%,物业费整体收缴情况也从曾经的欠费100多万元转变成缴费率90%以上。

党建把人心聚起来了,工作自然就能做好了。为破解基层治理组织覆盖不到位、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常熟市完善基层治理组织架构和工作模式,按照“功能型党支部全面组建、实体型党支部应建尽建”的原则,在全市506个住宅小区全面搭建“社区党委(党总支)—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住宅小区实体型党支部组建率达92.09%,功能型党支部组建率达100%。聚焦小区物业投诉多、居民参与度不高等难点,制定下发基层党组织对业委会候选人把关工作的操作指引,指导各街道、社区党组织加强对业委会组建工作的全流程规范指导,推动符合条件的小区业委会应建尽建,暂不具备符合条件的尽快组建物管会,全市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达87.6%。深入开展物业服务提升攻坚行动,建立物业纠纷案件速裁快审机制,积极化解物业矛盾纠纷,先后创建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省级示范点3个,苏州级示范点5个,常熟级示范点25个。

办好一件事,为民服务可感可及

工作日晚上7点,张坝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依然灯火通明。党员活动室里,小朋友们正在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党员先锋志愿者在一旁提醒规范坐姿,耐心讲解笔画顺序。“不会的题目可以向老师请教,下课还能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练字、画画、阅读、打乒乓球,我每天都盼着能早点来这里。”谈及参加社区夜课堂的感受,王同学高兴地说。因父母残疾,小王从小便由奶奶照顾,辅导作业一直是奶奶的一块心病。现在有了夜课堂,奶奶的难题解决了,小王也找到了一起学习玩耍的伙伴。

常熟市聚焦“一老一小一特”等特殊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延伸拓展“1510”党群服务圈阵地内涵,通过党建阵地错峰使用、延时使用、整合机关企事业单位闲置空间等形式,累计打造青少年公益课堂、社区共享食堂、“海棠铺子”农蔬直通车、家门口的老年大学等群众身边的幸福场景291个,辐射周边群众12万人次。发挥党建引领、协调各方优势作用,充分利用社会慈善资源,成立市级“善美海棠红”专项基金,注资100万元,为保障共享食堂等项目长期稳定开展提供专项扶持。激发社区自我“造血”功能,连续两年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投大赛,形成“解忧毛线铺”“60帮80”等项目45个,42个社区成立治理基金,通过项目创收、爱心捐助等途径募集治理资金268万元,为提升为民服务效能提供更大资金保障。

拧成一股绳,共商共办治理难题

“早上出不去、晚上进不来,车子太难停了!”“路都堵住了,我电瓶车走过都怕蹭到!”义庄公寓是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开放式小区,小区里一到晚上就车满为患,机动车占用消防通道现象屡禁不止。“群众吹哨,部门报到。”针对居民迫切的停车需求,由社区党委牵头,依托“海棠有约·共商共办”机制,相关部门经过多轮商议,最终确定了由居民自筹资金安装液压升降柱的进出口改造方案,改造工作迅速落地,小区停车难题解决了,消防通道也畅通了。

基层治理不能是“独角戏”,要动员最广大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大合唱”。聚焦解决居民“小急难”需求,常熟市以楼栋、小区为单位,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架空层、休闲长廊等阵地,广泛搭建“逢五说事”“先锋夜谈”等一批党群“微议事”平台,让大家的事大家议、一起干。实行治理难题“民呼我为”,通过“海棠有约·共商共办”平台,统一公开发布项目,社会力量主动揭榜领办,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认领解决停车难、配药难等“关键小事”1300余件。建立健全机关企事业单位共驻共建工作机制,全市8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全面与乡镇(街道)、社区结对,常态化开展“在职党员统一服务日”“消防安全排查”“净美家园”等集中服务活动。延伸拓展“先锋领治”小程序功能模块,推动1.7万余名在职党员、2.4万余名志愿者主动到居住地微网格报到,形成先锋带动、一呼百应、人人参与的社区治理新风尚。

(常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