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建设
南京:“链”上党建引领产业攀高向新
发布时间:2024-10-18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点击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产业链是经济运行的基础,是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产业链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本期《关注》版推出深度报道,聚焦江苏省南京市以组织串链、服务护链推动产业聚链成势的经验做法,以期为各地提供借鉴参考。

作为我国东部制造业重镇,南京目前已集聚企业70万户,规上工业企业达4865家。近些年来,南京注重发展实体经济,坚持把产业强市作为头号工程,全面实施“红链强质”行动,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推动组织堡垒建在“链”上、资源要素沉在“链”上、产业人才聚在“链”上、服务赋能抓在“链”上,将链上1670个重点企业党组织、18.7万名党员凝聚起来、作用发挥出来,推动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进、融合提升,为新质生产力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聚焦统筹力度不够、机制运行不畅的问题

链上强基固本

  >>>建立“市级产业链党委—区域(条线)产业链党组织—链上龙头企业党组织”三级体系

“和南瑞集团、国家电网等公司坐在一起面对面谈合作,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打破行业级别、大小类型、地域界限,大家都以链上企业党组织书记的身份平等对话,靠的就是产业链党组织。”近日,南京本土智能电网龙头企业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剑说。

经济工作推进到哪里,党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就要跟进到哪里。为解决同领域、同行业产业链党组织跨区互通互联较少,市级层面统一指导不够、整体合力不强的问题,南京市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分布,建立“市级产业链党委—区域(条线)产业链党组织—链上龙头企业党组织”三级体系,市科技局、工信局、投促局分别牵头成立生物医药、智能电网、智能制造装备3个市级产业链党委,部门一把手担任党委书记,链上龙头企业党组织书记、相关高校院所负责人担任党委委员;区域(条线)成立64个产业链党组织,覆盖1670家企业党组织,在“链”上夯实基础、填补真空。

作为南京规模超2000亿级的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较快增长期。2019年起,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先后有6个板块、园区成立产业链党组织,将高校院所、研发企业、医疗机构等有机链接。为促进园区合作和产业协同,南京市科技局牵头成立市生物医药产业链党委,负责本产业链党建工作整体谋划、统筹协调、指导推进,按照“日常一季一议、要事一事一商”原则,研究拟定思路举措;江北新区、南京经开区、新工集团等区域(条线)产业链党组织重点围绕典型培育、为企服务等开展工作,收集链上企业需求、沟通会商解难。

组织体系的探索建立,既加强了面上统筹、上下联动、左右协同,也回答了产业链党委和其他产业链党组织“有何区别、是何定位、如何运行”的问题。

聚焦资源聚而不融、企业链而不紧的问题

企企携手共赢

  >>>制定差异化工作方案,形成“抓龙头、带中间、强辐射”的党建引领圈层结构

资源整合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资源互补。如何发现和挖掘所需的资源,以更高效率整合产品设计、仓储运输、原料采购到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的全产业链条,从而在市场整体竞争和与消费者互动上取得主动地位,形成战略领先优势,是不少链上企业的痛点和堵点。

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集聚企业1300余家,今年上半年,生物医药规上企业营收达163.63亿元。作为江北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链党组织轮值理事长单位,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国服务客户800余家,是亚洲最大的基因测序中心。平台发挥整合资源、集聚企业的开放服务优势,通过专业化分工、服务外包等方式,撮合链上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之间建立稳定协作关系。

为解决产业链企业之间合作对接不畅、对话不顺,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优势难以有效互补,部分企业对抱团和错位发展理解不深刻等问题,南京市针对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环节的企业特点,制定差异化工作方案,吸纳已单独成立党组织的优势企业及上下游企业为成员单位,暂不具备成立党组织条件的重点企业为观察员单位,形成“抓龙头、带中间、强辐射”的党建引领圈层结构,重点联系培育龙头企业党组织,根据产业各环节要素匹配来促成“对子”,调动中小型企业积极性。

除区域内部合作外,如何把订单向外拓展,也需有效破解之策。南京市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党建助推产业链外部合作平台。平台提供信息发布、需求对接、项目合作等全方位服务,吸引不少市外企业参与合作。

南京宏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与南通优睿半导体有限公司等长三角企业通过平台签订合作协议,将“开放合作、携手共进”的内涵进一步深化。秦淮区以物联网产业链为依托,推动白下高新区与安徽祁门经开区在异地孵化等问题上达成合作意向,汽车电子中试基地项目顺利落地,形成产业聚合优势。

聚焦人才活力不足、成果转化不多的问题

产学研用融合

  >>>实施“百所高校对接千个产业链党组织”行动,开展党建结对,鼓励党员承担重大科研项目

随着企业的迅猛成长、加速创新,对产业的人才储备与专业配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南京科教人才资源丰富,为了让更多创新人才引进来、留得住,南京市推出“人才强市25条”“重点产业人才7策”,从引才用才、配套机制、生活服务等方面,为产业人才集聚提供支撑,为企业壮大、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生态。

实施“百所高校对接千个产业链党组织”行动,推动产业链党组织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24所驻宁高校51个院系开展共建,选派超百名产业链党建党务助理、产业实习助理到产业链牵头部门、园区、链上龙头企业收集需求、纾困解难。

精准链接高校院所、科技型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要素,组建市级人才攻关联合体和创新联合体50家,选聘院士、博导、企业研发一线专家担任首席专家,开展技术攻关43项,新增专利技术243项,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不断深化、联动更加紧密。

科教资源的深入挖掘,使人才活力得以释放,让成果转化运用也成了当务之急。各高校实验室积极与合作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党组织开展党建结对,鼓励党员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积极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注重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组建以党员骨干为主的攻关团队。

在东南大学教授、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尤肖虎院士的带领下,团队不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在确定性网络、6G光子太赫兹无线传输等科研成果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江宁区集成电路产业链党组织企业米乐为微电子公司依托上述研发成果,开展全频段、全品类毫米波芯片设计开发,产品广泛应用于5G/6G通信、安防等领域,公司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赛宁信息技术公司通过与紫金山实验室邬江兴院士团队合作,为华为、中兴通讯、中国移动等下游企业提供自主研发实训靶场、竞赛靶场等多款产品。

聚焦助企服务不精、发展动能不强的问题

开通组团服务

  >>>建立“亲清·政务港”,动态更新“三张清单”,推动金融企业党组织与产业链党委开展党建共建

“在‘亲清·政务港’,企业可以通过‘小莫’政务专员,一揽子解决工商信息变更、税务登记等事项。”近日,建邺高新区党务工作者张靓介绍。这是南京建成的首个“亲清·政务港”,集成了1100余项政务服务,让链上企业足不出园,安心办“政”事。

目前,全市11个省级以上经开区、10个市级以上高新园均已建成各具特色、一站集成的“亲清·政务港”。鼓楼区、玄武区为链上企业提供数据路演、数据沙龙、数据对接等服务,溧水区围绕园区企业特点,将农产品特色加工及食品生产制作等相关事项下沉至“亲清·政务港”,满足园区链上企业生产发展的个性化需求。

从努力高效办成“一件事”到实现办好“一类事”,今年以来,南京优化“企业点单、产业链党组织报单、部门接单”机制,动态更新企业需求、部门资源、行动项目“三张清单”,从制约产业、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入手,以项目为牵引,由组织部门会同发改、科技、工信等职能部门,确定5类21项重点行动项目。

市国资委党委推动市属企业18个产业链党组织围绕新赛道、科技创新、产业聚合等,立项18个行动项目。下关滨江商务区牵头南京长江航运物流服务产业链联合党委,大力推进长江航运物流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串联起省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等10家单位党组织,打造航运物流全要素数据链。玄武区等板块、市工信局等部门将行动项目列为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由党组织一把手亲自领办、聚力攻坚,把项目完成情况作为检验“三张清单”质效的重要依据。

推动金融企业党组织与产业链党组织开展“创鑫行动”、“伴行计划”等党建共建活动,组织金融机构直插产业一线对接洽谈,推出技术创新贷、专精特新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极大缓解了链上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为促进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建成18家科创金融服务驿站,设立金融科技专项基金,运营金融科技产业生态中心,引进毕马威等金融科技企业,指导配备专业化金融服务人员,为链上企业开展科技金融专场服务对接,初步形成服务便利化、区域全覆盖的科技金融服务网络,累计撮合融资突破20亿元。

宁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