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自从村里开始发展乡村旅游,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来创业,我们村变得越来越热闹了。”丰县师寨镇刘庄村村民仇存元站在自家的农家乐小院里高兴地说。刘庄村党支部发挥“红色引擎”作用,因地制宜发掘自身旅游资源,保护和传承“揉铁花”非遗技艺,开设农家小院数十家,停车位300多个,打造“文韵福地·大美刘庄”文旅品牌,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品牌认可度逐步提高。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丰县依托本地农业发展优势,深挖“土特产”潜力,积极培育特色产业,整合社会资源,持续推广“支部领办合作社”“小田变大田”“支部+电商”“党建+文旅”等多种发展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增收。2023年,全县363个村(涉农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15.3%。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既是经济工作,也是政治任务。我们强化党委统筹,完善政策体系,加强管理调度,全面压实兴村责任。”丰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董涛说。丰县将经济薄弱村提升行动作为县镇村三级书记抓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出台《“1+4”工作机制助推经济薄弱村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清单式推进23项重点任务落细落实。建立县领导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27名县领导联镇包村,帮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丰县积极推进村干部“三岗五级”专业化建设,将集体经济增收作为村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开展经济薄弱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专项分析研判,调整年龄偏大、能力不强的村书记15人。从致富能手、创业能人、退伍军人等群体中储备村书记后备人才153人,面向社会公开招录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村干部110人,为村级发展积蓄源头活水。试点推广村集体经济增收部分奖励村干部,省市县104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同薄弱村“一对一”结对帮扶,全覆盖选优派驻第一书记,70名“金融乡村干部”驻点服务,建设“金融驿站”3个。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还要积极拓宽兴村富民途径。丰县持续巩固“支部领办合作社”“小田变大田”“支部+电商”等既有特色发展模式,常态化举办“乡村振兴大讲堂”6期,分片区开展薄弱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10场次,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优秀案例评选,选树不同基础、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让更多经济薄弱村学有榜样、做有参照。探索建立群众参与机制、受益机制,鼓励和吸引群众参与集体经济发展,让广大村民当主人翁、有获得感,形成良性的利益共同体。
(张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