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兴市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产业链建设深度融合,不断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把组织建在链上、服务沉在链上、资源聚在链上、作用融在链上,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产业发展胜势,以党的建设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强化组织聚链,打造共建共享生态
完善组织体系。深化产业链(集群)党建“益企惠企 聚力赋能”行动,充分发挥市领导挂钩重点产业集群(链)“链长制”作用,市级牵头部门会同产业集聚地的属地党(工)委担任产业链党建工作牵头单位,一链一策实施红色服务,形成1个市级链长、2个牵头单位、1个产业链党建组织、1个红色管家团、N个成员单位五级联动的工作体系。
“依托电线电缆产业链党委,我们建立了一次集中交流、一次发展研讨、一次人才交流、一次项目合作组织‘四个一’交流机制,打造了电线电缆产教联合体、线缆产业链党建论坛等载体,加快推动线缆产业抱团发展、互通有无。”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储辉表示。
实施分类推进。按照“有集群、有制度、有专班、有阵地、有活动、有品牌”“六有”标准推进产业链党建,培育巩固节能环保、电线电缆、紫砂陶、集成电路、新能源、生命健康、耐火行业、亚麻纺织、机电产业、酒店民宿、富硒产业等“6+5”产业链(行业)党委,优化提升低空经济、文旅、茶、稻米等特色产业链党建工作,一链一策形成工作方案。制定产业链“揭榜挂帅”重点攻坚计划,实施15个产业链党建攻坚项目。
加强阵地建设。按照“1+N”模式推动产业链党群服务阵地建设,形成集服务、活动、教育、管理、展示五大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链党建阵地,构建惠企“30分钟服务圈”。以产业园区为依托、龙头企业为支撑、链上企业为主体,挖掘木石·国际紫砂陶数字文化产业园、宜兴药谷等资源,分链条打造1个综合性产业链党群服务中心、N个产业园党群服务站点等一批党建阵地,构建产业链党建生态圈,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园区未来将建成融合党建、产业、文化、大数据赋能的一体化产业大平台、全维度功能融合的文化数字产业园区。我们的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可以为入驻商家提供24小时对接服务。”江苏陶都产业发展集团陈伟强董事长介绍道。聚焦打通紫砂全产业链上下游和周边产业,宜兴市紫砂陶行业党委探索实施“平台+产业”发展模式,开发总面积263.2亩的紫砂陶数字文化产业园,打造集党建功能、企业服务、创业孵化等于一体的创新型园区。
强化服务融链,放大党建聚合效应
优化资源整合。深入推动“益企同心”服务行动,依托市级机关“益企先锋服务团”,推行组团式服务、清单化服务、闭环式服务,积极推进市场准入、项目审批、政策激励、金融扶持、科创孵化、人才引育、法律服务、开放发展等服务提优八大举措,开展活动40余场,辅导企业超过1600家次。
推动机制融合。按照“党建+业务”配置,市级机关部门分类组建“红色管家团”,推动“一链一团”,组团实施党建指导、政策辅导、红色代办等服务。建立“链上企业反映、产业链党建联盟吹哨、职能部门报到”机制,完善一般问题红色管家协办、专业问题职能部门承办、重点问题联盟会议会办的服务链条。
“企业每年都会投入超千万元用于科技研发,但近年来原材料价格、员工工资不断上涨,核心产品竞争力尚未受到认可,各项贷款审批也下不来,装配式污水厂研发几乎陷入停滞僵局。”江苏泰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海龙表示。宜兴市节能环保产业链党建联盟联合市“红雁”经济金融党建联盟,组团开展针对性服务,帮助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减免超2000万元,增强了企业研发底气和发展信心。
加强供需耦合。一月一主题制发产业链党建主题党日提示4期,推动产业链党委(党建联盟)组织开放式主题党日活动,发动职能部门、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不同单位参与,打通协作沟通堵点。组织“红盟领航 宜链向新”“冲刺四季度 红链铸先锋”开放式主题党日活动10余场,深入排摸86家重点链上企业需求,靶向破解项目审批、资金短缺、水电供应等疑难杂症155个,推动21个项目招引落地,确保需求有效对接、资源有效统筹、项目有效落地。
“党委通过开展‘先锋赋能·服务发展’调研活动,精准捕捉、靶向破解项目审批、用电用工等关键问题,切实保障中车项目全速推进。”宜兴市集成电路产业链党委负责人介绍。一期投资59亿元的宜兴中车中低压功率器件产业化项目于2023年5月底开工建设,今年9月正式投产,从开工到投产仅历时17个月,充分体现了项目建设的“宜兴速度”。
强化要素兴链,激活红链赋能引擎
人才服务升级赋能。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成功举办第五届宜兴太湖湾国际青年精英科创挑战赛、2024宜兴国际科创英才节启动仪式暨第二届大院大所开放合作大会、2024宜兴“爱才节”启动仪式暨“人才嘉年华”活动,构建人才类别和创新创业链条“双覆盖”的政策体系,形成服务人才成长成才、生产生活的全方位保障。
科创载体扩面焕新。以龙头企业、特色产业园区等为依托,分类打造一流科创载体平台。全市建成科创载体33家、总面积253万平方米,已使用面积165万平方米、综合利用率65.2%,新建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众创空间11家、加速器3家、科创飞地10个,夯实科创基础。
产业协作融合贯通。推动科创、金融、法律、数字等要素融入产业链党建,市级机关部门组团开展政策惠企直通车、要素保障直通车、政务服务直通车等活动12次,覆盖1100多家企业。打造新型研发机构党建联盟,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创新主体协同的产学研党建创新共同体,推动签约产学研合作协议37份,组织开展各类产业发展论坛29次、产业研讨会15场,引领产业链上企业共享发展机遇。
“我们坚持动态更新党建服务‘三张清单’,把各级各类政策、科创、项目资源集聚到链上,通过红色管家团让更多服务一‘见’直达、免申即享。”宜兴市生命健康产业链党委负责人介绍。党委牵头打造了一支涵盖药监注册申报、政策宣讲、项目招引、企业落户、物业服务等六大服务类别的红色管家团,形成了省医疗器械检验所宜兴服务站、省药监局审评核查宜兴工作站、宜兴市生命健康产业创新服务中心的“两站一中心”工作模式,药企办证周期缩短一半,为全市药企注册申报打通了绿色通道。
(张鹏 孙韩 吕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