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建设
扬州仪征:党建赋能聚合力 基层治理赋新能
发布时间:2024-12-24   来源:新华日报   点击    

近年来,仪征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在组织建设、创新服务、精细治理、多元共治上凝聚合力,探索形成“五微”治理新模式,确保“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提升基础治理效能和群众幸福感。

党建+微网格,实现治理精细化。仪征坚持划网格、建组织、优职能一体推进,构建“村(社区)党总支+网格(小区)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4级组织体系,选配“两委”成员、党员志愿者担任微网格联络员,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每季度开展走访排查行动,党员志愿者上门补充登记群众信息,邀请群众加入微网格联络群,让群众参与基层治理。以大仪镇为例,近年来,全镇“微网格”共化解矛盾2166件,为群众解答政策、办理事务17925件,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社会治理全域覆盖模式。

党建+微融合,实现治理协同化。仪征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最大政治优势,不断加强阵地建设,积极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便民化、高效化、多元化,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体系,强化部门协同联动,不断优化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限,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024年,大仪镇办理特殊服务事项1000余件,以高质量的政务服务办好便民实事。

党建+微调解,实现化解就地化。仪征突出“抓好党建促调解”工作理念,建立集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有事好商量”“人大代表工作室”“网格法庭”等多方调解力量的工作站,邀请老党员调解员、村(社区)法律顾问加入调解员队伍,对小纠纷当场调解,难以解决的上报预警,及时安排专人负责。大仪镇21个党组织书记担任村(社区)调解工作站站长,吸收党员等成为调解队伍成员,发挥党员在人民调解中“第一道防线”作用,精准把脉,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党建+微课堂,实现宣讲普及化。仪征注重创新学习形式,积极调动党员学习热情,引导党员从“我来听”变为“我来讲”,组建课堂小队走进小区庄台、广场公园、企业学校,开展理论宣讲、法治宣传、民生事项、农技培训等一系列活动,现场为群众解读政策、收集民意。大仪镇开办法治微课堂《“案”说民法典》等一系列活动,通过群众提问、律师普法的“点单”形式,吸引群众广泛关注,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党建+微站点,实现服务细微化。仪征坚持以群众、企业需求为导向,聚焦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定期开展党员大走访活动,不断完善拓宽党建服务内容。大仪镇针对残疾人申领辅助用具等待时间较长问题,协调镇残联积极响应,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立“辅具借用点”,设有轮椅、助行器、盲杖、腋拐等5类辅具,可供残疾人、行动不便老年人和突发扭伤、摔伤病人免费借用。 

(仪组轩 俞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