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仪征坚持党建引领,落实要素保障,创新发展模式,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产业融合为依托的联农带农富农新路子,切实以党的组织优势为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壮骨”。2024年,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由180万元提升到207万元。
头雁领航,让集体经济“动”起来。加强教育培训,组织村书记、驻村第一书记赴浙江、苏南调研,借他山之石,谋发展之路。强化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储备,常态开展村级班子研判、优秀人才摸排,充分发挥驻村干部“传帮带”优势,锻造一支“壮大集体经济、服务乡村振兴、带领群众致富”头雁队伍。建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对工作成效显著的村(社区)书记实施定向招聘,2024年考录5名村书记进入事业编,提拔2人进入镇领导班子。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待遇正常增长机制,推行“基本报酬+绩效报酬+增收奖励”薪酬激励制度,2024年奖励74个村、506名村干部219万元。
抱团发展,让集体经济“富”起来。为破除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弱、底子薄、体量小”的困境,仪征坚持以党建联建为纽带,按照“地域相邻、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原则,打破地区地域、隶属关系等限制,统筹多元主体力量,推动区域内多村优势互补、聚力发展,通过“以强带弱”“以企促村”,组织村企联建,连片打造、整体推进、共同发展。大仪镇5个经济薄弱村抱团实施产业社区项目,在镇工业集中区征地27亩,投资新建标准化厂房12000平方米,年租金约150万元。盛棠村与大巷村联合盘活原大巷供销社闲置地块,改建185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增加年租金收入18万元。大巷村与城发集团结对共建,改建18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增加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约21万元。
多元探索,让集体经济“活”起来。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鼓励各村立足特色产业资源,结合信息化、网络化渠道手段,通过成立强村公司、经济合作社等经济实体参与市场竞争,大力提升资产运营效益。开展公共空间治理“回头看”行动,对闲置或开发不充分的项目再次利用,实施一批质量高、预期效益好的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大仪镇高田村发展林下经济特色产业,种植50亩赤松茸,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5万元/年。路东村成立扬州牛大帅食品有限公司,引进风鹅、牛肉精加工设备和技术,实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年。朱桥村盘活老村部厂房,改建36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招引企业入驻,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1万元/年。
(仪组轩 吴春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