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建设
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发言摘登
发布时间:2025-04-02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点击    

抓实摸排纳管 健全管理机制

锻造充满活力的流动先锋力量

江苏省委组织部


江苏制造业发达、人口流动较快,全省目前有流动党员14.9万名。江苏省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部署,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为契机,全面深入摸排、健全管理机制、强化服务保障,把精准有效、关爱服务落实到流动党员管理全过程,推动流动党员“个个都在组织、常常参加活动、处处发挥作用”。

一、织密排查网,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失。一是拉网式摸排。对流动党员开展3轮省级层面集中排查,发动10.3万名网格员、党员楼栋长、党员中心户、党员志愿者等,进网入格、进企入户开展摸排。去年以来,新接收纳管流入党员2.7万名,推动2.2万名流动党员按规定转移党员组织关系。二是交叉式比对。与省公安厅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组织社区民警在流动人口管理中采集流入党员信息,每月同步给社区(村)党组织,累计推送信息8.9万条,核对出流动党员1.6万名。用好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强化信息推送、联系沟通,推动流动党员管理从线下“有效覆盖”到线上“云端赋能”,集中登记、接收以来,登记纳管率大幅提高。三是定点式报到。依托近5000个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8万个新就业群体“暖心驿站”及产业园区和楼宇商圈等,建立各类流动党员报到站,普遍在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提供“码上报到”服务,方便流动党员找到组织、及时报到。

二、拧紧责任链,推动管理落细更落实。一是围绕管什么,把流动党员管理列入全省党员队伍建设三年规划,建立“党委主责、支部主抓、党员主体”工作机制,分领域制定党委责任、支部任务、党员作用发挥3张清单,明确具体工作事项,确保责任到人、任务到岗。二是围绕怎么管,深化流动党员双向共管机制,细化两地协同分工举措,实行责任共担、信息共享,2017年以来省内外签订共管协议8.1万份,1.7万个基层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在沪、浙等地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145个,有效纳管流动党员7300余名;在经营点上、配送链上、行驶线上等组建党支部997个,就近就便组织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参加学习、开展活动。同时,坚持分类施策,对来苏务工经商人员、省内跨市流动人员、毕业未就业大学生、随迁养老人员中的流动党员,结合实际细化管理措施,实行精准管理、动态管理。三是围绕管得实,强化基础保障,明确乡镇(街道)党建办日常运转不少于5人、专职干部不少于3人,保证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力量;选择3个设区市试点划拨党费支持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对纳管数量多的流入地党组织按人均200—300元标准拨付活动经费,对规模较大的流动党员党组织每个拨付20万元工作经费,让日常管理有底气、有支撑。

三、锻造先锋队,发挥作用见行又见效。一是强化党性教育。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组织流动党员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争作新时代流动先锋”主题党日,引导流动党员在建设他乡、服务家乡中强党性、作贡献。二是做实关爱服务。建立流动党员结对联系制度,记好在外打工需求、留守亲属诉求、返乡建言“三本账”,推广“红色代办”服务,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3万个,维护流入党员权益3000余次。三是推动作用发挥。挑选1500名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党员兼任社区流动网格员,为基层治理充实新生力量。全面推行“服务老乡、服务他乡、服务家乡”工作法,近2年全省流出党员为家乡招引创业项目1.2万个,带动新增就业岗位11.5万个,2276人返乡担任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建立党员带群众机制,每名流动党员联系5—10名外出务工家乡群众,为老乡提供信息咨询、困难帮助等服务,全省外出党员帮带就业岗位2.7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