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至28日,泰兴市在江苏苏州干部学院举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把好手”培训班,40名十佳和优秀村(社区)书记代表以“走出去”的姿态,在理论研学、现场观摩、案例剖析、实境课堂中拓视野、强本领。
这场培训是当地十佳和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评选激励管理的闭环之作。从专项奖金发放、健康体检落地,到跨江对标学习,一套“获评享奖励、在岗能晋升、退职有保障”的组合拳悄然成型。“把村书记当人才培养,让‘一把好手’永远在奔跑。”泰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俊看望学员时表态。
培训课程十分紧凑,现场教学跨3个市(区)。泰兴市延令街道越街社区党委书记刘云说:“虽然时间排得满,但是没有一点疲惫感,一场场精彩授课,让我们收获满满。”在常熟蒋巷村,82岁老支书常德盛再谈“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让全场动容。在太仓东林村,村民议事规则细化成流程图,有学员感慨:“我们调解矛盾靠‘面子’,人家靠的是‘制度’。”登录昆山市北村乡村治理积分小程序,学员们被这样的基层治理方法集体“种草”,“小积分换物资、换服务,实实在在又管用!”
白天学思悟,晚上读写想。课堂内外处处充满了思维碰撞。“苏州村集体年收入千万级是常态,秘诀是什么?”分组讨论中,元竹镇兴杨村党总支书记叶秀美手绘了一张对比表:苏州先进村产业有链条、治理有数据,而自己村“除了稻麦两季,只剩老弱留守”。“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村级发展微笑曲线”……一个个鲜活案例,让习惯埋头拉车的学员们豁然开朗。
返程时,学员们将“特产”塞满行囊:一摞反复圈画的笔记,标记着“片区化发展”“积分制治理”“村级议事协商”等关键词。一串长长的号码,备注着常熟、昆山、太仓5名村书记的姓名,在班级微信群刷屏,“后续还要再带两委班子来蹲点”成为高频留言。
大巴驶过江阴大桥,长江浩荡东流。车厢内,一场关于“乡村振兴江南答案”的辩论渐入高潮:“苏南经验不能照搬,但不敢闯不敢创,永远只能望江兴叹!”下一步,泰兴将举办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一把好手”培训班的学员将走上讲台,分享学习成果、交流发展经验。
(林元沁 印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