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海门区地处江苏省东南部,是长三角“沪苏通”金三角交汇点,常住人口达99.69万。近些年来,针对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群众参与度低、社会协同不足等问题,海门区创新构建“四沉四提四融合”治理模式,下沉组织、力量、权职、服务治理资源,提升党员、群众、能手、社会组织多元主体参与活力,融合队伍、阵地、数据、平台治理要素,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幸福湾。
组织力量下沉一线。结合南通市“市县干部在乡村”行动,精准选派高素质干部下沉,助力乡村治理。推动“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法律专业人员组团进村入网,常态化提供矛盾调解、法治宣传等服务。在主城区,依托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统筹城管、市监等多支执法队伍,形成“一支队伍管执法”末梢治理模式。整合区镇两级力量组建8支治理服务队,推动24小时政务服务、云端问诊等便民服务事项下沉镇村。完善支部带领、党员带头、骨干带动、群众紧跟“三带一跟”机制,推行党员“一户十联”包联制,建立治理骨干名录库,引导群众有序参与村级事务管理。
激活多元共治主体。实施社会组织“先锋公益365”行动,培育社会组织承接治理服务项目。推行“社区合伙人”计划,摸排辖区社区单位、爱心商户等情况,吸纳8类“合伙人”,推出各类公益项目。探索空间换资源、场地换服务合伙模式,开设法律咨询、心理疗愈等课程,为群众提供免费或低价服务。设立“微心愿”平台,建立“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多方接单、社会评单”服务机制,精准对接各类群体需求。构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驿站—楼栋(宅上)党小组“15分钟服务圈”,在宅上党小组、网格驿站设立议事点,开展党群议事会、竹林悦话等活动。开发“海门爱帮忙”小程序,吸引商家、手艺人加盟,提供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等7大类民生服务。
以数赋能提质增效。区级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联合区数据局,整合8个部门系统数据,实行“村(社区)吹哨、镇(街道)处置、中心统筹、部门报到”,形成区镇村三级贯通的治理体系。面向不同群体开发特色应用,“一村一社区”民情二维码让群众随时扫码提诉求。“‘海’好有你”平台发动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成为治理移动探头,“流动党员回家”平台为流动党员提供信息登记、活动参与等服务,有效扩大基层治理覆盖面。注重社情民意监测,从群众诉求中实时抓取高频问题,推动基层治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