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晚,在苏州与铜仁签署友好城市仅两天后,江苏省对口帮扶贵州省铜仁市工作队就匆匆赶回铜仁,做离开前的收尾工作,因为按照2021年初中央新阶段东西部协作的部署安排,苏州帮扶铜仁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将由东莞“接棒”,负责后续对口协作铜仁的工作。
2021年初的“交棒”通知,曾让部分干部群众心里直打鼓:苏铜工作队走了,之前帮扶的项目还运转的下去吗?干部走了,之前入黔的企业怎么办?……但铜仁市委常委、副市长(挂职)、江苏省对口帮扶贵州省铜仁市工作队领队查颖冬认为,“8年来,苏州和铜仁建立了深刻的友谊,留下了许多有‘造血’功能的项目,工作队走了,但人走茶不凉。”
“通过慈善扶贫基金的资助,让我们建了大棚3283平方米,机耕道150米,沟渠120米。目前主要种植玫瑰花,有专人包销。”万山区谢桥街道副主任杨洋汇报说道。在工作队离开之前,苏州高新区慈善总会(基金会)调研组在铜仁市万山区召开了一场座谈会,听取各街道(乡)汇报的定向帮扶万山的慈善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这支扶贫基金的设立,源于苏州高新区扶贫干部杨亮的多次调研。杨亮说,他在万山区下乡调研时发现,脱贫攻坚,政府的“手”太忙,需要市场的“手”做补充。于是,在干好帮扶工作的同时,尝试设立苏州首个慈善扶贫基金,定向帮扶铜仁万山,弥补项目资金短板。
2018年3月12日,在苏州高新区和铜仁万山区的联席会议上,苏州高新区慈善基金会·铜仁市万山区扶贫基金正式设立。按照计划,这支基金将在2018年至2020年,募资1000万元,支持万山区扶贫事业发展,资助助学、助困、助残等扶贫帮困项目。
“在助推扶贫产业提升时,我们都要求项目能市场化运行,同时,慈善扶贫资金只投其中的基础设施,比如大棚及配套设施,不投苗木等。”杨亮说,这也是为了让资金得到更严格的监管。
三年来,苏州高新区慈善扶贫基金稳健运行。截止2020年底,扶贫基金共募集资金1158万元,参投项目25个,受益人口达22000人,圆满完成基金设立的初衷。
在苏州即将结束帮扶铜仁时,苏州高新区慈善总会会长蒋国良说,“2013年,苏州刚和铜仁结对帮扶时,我就来过,如今我想再来看看”。杨亮知道,“他是担心人走茶凉,慈善基金资助的项目没人管”。
4月25日上午,冒着蒙蒙细雨,蒋国良从牙溪生态农场到溪水边的玫瑰大棚,从苏高新农产品供应链示范基地到白岩村半山上的养猪场,亲眼查看了这些帮扶项目。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杨亮说,“目前,我们慈善基金投的项目均已通过审计,这说明资金没乱用;项目和当地贫困户进行了利益链接,并明确了项目产权归属,保证了项目的后续运营一直有人负责。”
其实,不单是扶贫基金投建的项目会继续运营,苏州高新区两家国企——苏州苏高新集团有限公司和苏州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投建的苏高新农产品供应链示范基地、苏州大厦假日酒店、牙溪生态农场三大对口协作项目,也将按照市场化模式持续运营。
食行生鲜是苏高新农产品供应链示范基地首批入驻的东部企业之一,公司驻铜仁万山的平台运营工程师田海龙说,经过前期摸索运营,目前,公司正将一期工厂升级为蛋品加工区,二期在建以贵州黄牛为主的肉类加工车间,从而通过品牌赋能,提高产品附加值。
作为铜仁首家国际品牌酒店,铜仁·苏州大厦假日酒店总经理赵宇峰测算,2021年酒店投入运营后,预计营收1000万元左右,同时也能拉动地方就业,目前酒店前期已招聘万山务工人员26人,正式运营预计解决当地约200人的就业。
距离回苏的日子越来越近,但苏州帮扶干部仍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4月24日,查颖冬在参加完贵州省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后,立即飞回苏州,为铜仁和苏州续写前缘,签订友好城市做对接;而在工作队的微信群里,各工作组关于各项帮扶项目收尾工作的汇报仍响个不停。
离别之际,苏州帮扶干部吴鹏程结对帮扶的亲戚杨贵芳也再次托瓦田村驻村帮扶干部向阳捎了一句话,“你们(工作组)走之前,一定要再去瓦田村吃个饭啊!”这次,吴鹏程没有拒绝,“你放心,我们肯定去,还要喝村里酿的‘庆功酒’呢!”
(张皋 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