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大家对‘下’的情形感觉模糊,不易操作,这次修订的情形很具体形象,涵盖了干部‘八小时内外’方方面面,让我们对什么样的干部该‘下’有了一本明白账。”近日,江苏南通市海门区人社局局长冯新拿到“下”的情形负面清单后感慨地说。
为有效破解干部“下”的标准不明、识别不准、后续管理不足等问题,近年来,海门区通过“负面清单+典型案例”明确情形,“百点监测+云端监督”精准识别,“跟踪帮扶+下后再上”激励引导,让“平庸者”出局、“跌倒者”重新出发。
在全面梳理分析历年干部违纪违规和调整处理情形的基础上,从政治表现、担当作为、作风建设、考核测评等七个方面入手,将“下”的情形具体细化为“新提拔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中,民主评议认同率低于80%,且经查确实存在问题、干部群众意见较大的”“因主观原因,未完成任期目标或连续两年未完成年度目标责任的”“社会交往较杂,有不正常小圈子,损害干部形象的”等49种负面清单。对确实难以细化的情形,整理出20个“下”的典型案例作为参考。通过“负面清单+典型案例”,让干部有所对照,确保“下”的情形全面、具体、有可操作性,使干部“下”之有据。
如何精准识别,避免“误伤”?海门区构建“百点监测+云端监督”研判机制。遴选500余名干部监督员,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式、高密度、广覆盖的“百点监测”网络,开发干部监督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一人一档”干部监督“云档案”,出台干部预警扣分规则,根据扣分情况,分类进行“红黄蓝”三色预警。今年4月,根据“百点监测”监督员提供的信息,核实发现某镇副科职干部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浮于表面,敏感性不强,负责企业人员排查不扎实、不细致,导致企业“黄码”员工漏统计,造成了不良影响。结合该干部日常表现,经海门区委研究,免去该同志领导职务,转任职级公务员。近年来,先后调整“下”30名违规违纪或不担当、不作为干部。
对“下”的干部实行“一对一”结对帮带,通过开展“向组织说说心里话”“组织暖家识门”系列走访谈心活动,帮助“下”的干部正视问题,放下包袱,重树信心。目前,区委组织部和相关单位以“想法当面说、疑惑当面解、问题当面点”的方式谈心谈话70余人次,上门家访36次。根据人岗相适原则,对“下”的干部妥善安置,统筹选派23名实践经历相对欠缺的干部到征地拆迁、文明创建、招商引资等中心工作一线岗位锻炼,为11名“下”的干部制定个性能力培训清单,让“下”的干部既充分发挥作用,又实现能力提升。把“下”的干部与同职务层次干部同等要求、同一管理、同步考核。结合班子研判、年度考核等工作,同步对“下”的干部开展专项考核,综合评价为“好”等次的,不影响提拔使用。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先后有5名工作实绩成效明显的干部被重新提拔或使用。
(姜启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