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泰兴市制定出台《领导干部担当力评价办法》,聚焦乡镇(街道、园区)和市级机关部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关键群体”,通过设定评价内容和计算公式,综合计算干部担当力指数,真正将担当力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数字化、直观化,激励广大干部唯实唯勤、担当实干。
充分依托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探索从工作绩效、工作负重、争先创优三个方面开展担当力评价,将担当力指数对应分解为绩效指数、负重指数、争先指数三个维度的评价子项。绩效指数主要聚焦承担的单位重点工作、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省市考指标完成情况等,综合评价干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推动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的完成绩效情况;负重指数主要从工作负荷、工作满意度两个方面,评价干部在推动落实重点工作中的作用和价值,其中,工作负荷评价通过承担的工作量来体现,满意度评价通过市领导或单位主要负责人评价、年度考核民主测评来体现;争先指数分为加分和减分两项,加分项评价干部在“争资金、争项目、争政策、争试点、争荣誉”5个方面的创争成果,减分项评价干部在“安全生产、生态环保、债务化解、信访维稳”等工作中被上级通报批评的情况。
绩效指数、负重指数、争先指数三个评价项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计分规则突出重点、兼顾权重、指向清晰,确保担当力指数合理拉开差距、担当评价不搞平衡照顾。瞄准制定上下贯通、条块结合的计算公式的目标,把绩效指数列为基数、负重指数设为系数、争先指数定为加数。通过发挥负重指数的“乘数效应”,让工作实绩与工作负荷产生“叠加反应”,激励广大干部既要敢于担当、勇挑重担,又要实干竞跑、实绩争先;通过发挥争先指数的“加减效应”,引导广大干部在推动改革创新、勇于争先进位上“拉高线”、在化解矛盾问题、防范风险隐患上“守底线”。
综合考虑单位禀赋基础不同、条线之间考核差异、满意度评价中的单位差异等影响因素,重点对同一班子中的成员进行横向比较、纵向排名,根据担当力指数排名情况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4个等次。其中,明确“优秀”等次原则上不超过10%,“一般”及以下等次原则上不少于10%,坚决杜绝好差混杂、优劣难分的情形。建立干部担当力评价结果运用正反激励机制,与提拔晋升、表彰奖励、岗位调整等挂钩,获“优秀”等次的优先推荐参加“好干部”评选,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或重用;“一般”及以下等次的,适时提醒谈话,取消当年度评先评优资格,特别注重把握“当下与未来”的关系,对在职时历年平均得分倒数的,取消转任后的职级晋升资格,引导干部珍惜岗位、干好当下。
“出台担当力评价办法,既是坚持‘好干部’标准,又是推动各级干部扛起发展使命的现实需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冯海镛说。下一步,泰兴市委组织部、考核办等部门将加强对市管领导班子成员履职情况的督促检查,及时掌握重点工作进度和考核指标排名等情况,对工作进度迟缓、阶段排名靠后的,及时落实针对性改进措施,以办法实施为契机,推动全市各项工作紧张快干、落地见效、争先进位。
(何迎春 周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