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可克达拉市产业园区的新厂房,到团场连队的安居房;从学校医院里的现代化设施,到职工群众脸上的幸福笑容……无不映射出镇江援疆的坚实足迹。在辽阔的新疆大地上,江苏镇江援疆力量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持续为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注入澎湃动能。
2023年4月,镇江市第五批援疆干部人才带着市委市政府的嘱托和全市人民的深情厚谊,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开启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两年多时间里,援疆干部扎根边疆、倾情奉献,在产业援疆、民生援疆、教育医疗、人才帮扶、促进消费等多个领域精准发力,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援建项目,办成一批暖民心、惠民生的实事好事,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镇江力量”。
“我们将聚焦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发力’,立足‘镇江所能’,赋能四师所需,通过创新支援模式凝聚起发展合力,与四师干部群众同心同向,为持续提升援疆工作综合效益、助推第四师可克达拉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镇江工作组组长徐申锋说。
产业赋能,激活发展新引擎
连日来,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中欧班列”铁路专用线项目施工现场,数十台大型机械协同作业,日均填筑路基3.25万平方米,工程推进势头迅猛。
“中欧班列”铁路专用线和车站项目得以立项实施,是镇江援疆干部牵头的专项工作组历经4个多月不懈努力的成果。根据规划,铁路专用线将与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实现无缝对接,着力打造“前港后厂”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项目将提高运输效率,激发产业集聚效应,为四师可克达拉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惠康说,2024年,依托专用线优势,兵团分区引进15个产业项目,总投资179亿元。
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镇江市对口支援兵团四师前方工作组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按照高质量推动产业援疆发展的思路,结合考虑师市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环境承载力,将国家级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可克达拉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产业援疆“主战场”,将骨干力量、专项资金、招商资源和先进模式向园区集聚。18个团场驻团援疆干部全部深度参与单位招商引资工作,兵团分区和经开区则采用“2人小组团”援疆模式开展精准招商。2024年以来,招商小队共外出招商近120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8个、总投资近300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带动就业超2000人。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个,总投资37亿元的金海生物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建设,总投资16亿元的四川中雅项目当年签约当年投产,跑出了四师“加速度”。
近期,在100万元援疆资金的助力下,四师“工业消费名片”企业——新疆伊帕尔汗香料股份有限公司接连开展多场推介对接活动,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与文化推广。这笔资金不仅为当下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更为后续发展预留了充足空间。未来,双方还将围绕更多项目展开合作,持续加大投入,在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秉持“输血”“造血”相结合理念,镇江市对口支援兵团四师前方工作组充分发挥援疆资金和干部人才作用,投入1100万元建设产业配套设施,推动园区协作,安排400万元推进产业合作与招商,全力助推四师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今年上半年,可克达拉经开区和兵团分区预计实现招商引资实物量分别为10亿元和15亿元,同比增长78%和104%。
紧抓新疆旅游热,以文旅深融彰显新疆夺目光彩。镇江市对口支援兵团四师前方工作组创新修订奖励办法,投入150万元奖补旅行社、130万元组织文艺展演并引入服务商推广,开展文旅招商,助推文旅产业发展。通过推进“润疆情”消费助农项目,建立双向交流机制,设立150万元补贴并结合旅游项目,助力农产品销售。今年1—6月,第四师可克达拉市接待游客289.58万人次,同比增长27.04%;游客花费12.20亿元,同比增长24.87%。
枝叶关情,民生项目托起“稳稳的幸福”
在镇江援疆史上单体资金投入最大的“交钥匙”工程——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由援疆资金支持的新建餐厅将在今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新餐厅可容纳800余人。与此同时,85间教工宿舍也已建成,能满足170位教师住宿需求,切实改善教职工居住条件。
“学校原有食堂仅能容纳1600人,面对在校学生2500余人的就餐压力,我们原先只能长期实行错峰就餐,即将投用的新餐厅分为上下两层,能有效缓解用餐紧张局面。”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后勤服务处主任刘恒岳介绍,目前,校方正加紧调试设备、推进明厨亮灶建设,并协调天然气接入,全力保障学生用餐安全、便捷。
据了解,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的餐厅、教职工宿舍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3300万元,全部为援疆资金,总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地上5层,除主体建筑外,还配套建设了室外给排水、供热、燃气等设施,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援疆资金倾力民生领域,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镇江市对口支援兵团四师前方工作组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投入援疆资金2.18亿元,聚焦新疆群众最迫切、最直接的民生需求,实施学校功能完善、基层医疗能力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整治等多个民生项目,让援疆成果更好惠及广大职工群众。
改造7个团场连队巷道、配套垃圾清扫设施,升级4个团场供热设施,实施2个团场生活饮水工程,着力解决巷道道路、垃圾处理、供热饮水等设施滞后问题;实施2个基层医疗卫生设施项目,改造2个基层团场幼儿园,切实提升教育医疗硬件水平……镇江市对口支援兵团四师前方工作组坚持将80%以上的援疆资金投向基层用于民生,不断提升当地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薪火相传,留下技术更留下希望
7月5日,在四师总医院“远程智慧”诊疗中心,镇江援疆医疗专家通过实时影像系统为患者联合会诊。镇江市始终将医疗援疆放在突出位置,2024年通过“博士团”交流、“远程智慧”诊疗等线上线下共建项目,结成师徒20对,开展各类学术讲座、示范培训、远程诊疗22场次,培训医务人员1000余人次。
以智力援疆破解人才瓶颈。人才短缺是制约四师可克达拉市发展的一大瓶颈,镇江市对口支援兵团四师前方工作组深入实施智力赋能工程,为四师可克达拉市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
今年,在医疗援疆工作中,镇江市对口支援兵团四师前方工作组共安排400万元资金,创新采用“组团式、项目式、候鸟式”模式实施医疗小援疆、“银发医生”、名医工作室等项目,柔性引进骨干医疗人员与专家,助力特色科室建设。通过推进江苏大学第四师临床医学院项目,结合“兰青”结对工程强化人才培养,开展“云端天使”送医基层活动,大力支持四师总院软实力提升,全力打造镇江医疗援疆品牌。
镇江市还通过组团式教育援疆,建立前后方联动的大教研、大帮带体系,推动四师学校特别是基层团场学校与镇江学校结对帮扶,促进两地教师线上线下深入交流,使四师各学校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镇江市积极推行“走出去+请进来+传帮带”立体培养模式,提升四师可克达拉市人才“造血”能力。“走出去”计划累计投入援疆资金2700万元,组织55期疆外培训,覆盖5000余人次党员干部,选派2000名教师赴镇江市研修;“请进来”计划邀请镇江“博士团”医疗专家7批40人次,创建3个兵团级名科室,连续3年举办疆内外教学周活动,推动212名骨干教师进行业务交流。
目前,镇江市累计帮助四师可克达拉市培育专业技术人才8000余人次,有力推动了师市管理、教育、卫生、农业、科技等领域人才技能与水平的提升。
八千里路云和月,见证的不仅是镇江与新疆跨越山河的守望相助,更是一批批援疆干部人才“舍家报国、倾情奉献”的赤子情怀。从长江之畔到天山脚下,从产业赋能到民生改善,从“输血”帮扶到“造血”振兴,镇江援疆的每一步都烙印着初心与担当。
今天的可克达拉,厂房林立、书声琅琅;今天的伊犁河谷,产业兴旺、百姓安康。这八千里征程,没有终点——因为每一份付出都在边疆大地上生根发芽,每一次携手都在民族同心圆中写下新的注脚。正如那轮照耀两地的明月,虽隔万里,共此清辉;虽远必达,山海同春。
(黄灏 李广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