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名片】
昆山位于长江三角洲,东依上海,西接苏州,是江苏省的“东大门”,既是历史悠久的江南宜居之地,又是改革创新的现代前沿之城,连续15年位于中国百强县榜单之首,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800亿元,以不足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超千分之四的GDP。
原编者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创造了高速发展的奇迹,经济百强县成为其中一道亮丽风景。数字显示,百强县以数量不足中国县(市)总数的1/18,创造了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3。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
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人才发挥了什么作用?人才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哪些规律?从今天起,我们推出“百强县背后的人才密码”栏目,走进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探寻经济高质量发展背后的人才秘密。
从昔日落后的农业县,到“全国百强县”十五连冠,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800亿元,江苏昆山以不足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超千分之四的GDP,发展速度堪称惊艳。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指出,“像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
昆山的崛起,靠的是什么?
昆山有玉,玉在其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昆山坚持经济发展人才先行,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以“人才高峰”引领“产业高峰”,人才综合竞争力多年保持全省县市第一,人才引领转型、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效加快显现,经济发展加快从“量的积累”向“质的跃升”转变,以人才领跑“昆山之路”。
提升产业“智”的高度 苏州“小六子”实现逆袭
改革开放之初,昆山还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工业几乎一无所有,经济总量在苏州各县中排名末位,被称为“小六子”。
产业零基础,发展怎么办?
1984年,敢为人先的昆山人以“自费开发”为起点在城东搞起了“工业小区”,1992年获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凭借东依上海的区位优势,吸引台资企业入驻。
发展产业,人才先行。但昆山懂工业、会技术的人才奇缺。昆山人打破“等靠要”思想,大胆突破人才“单位、部门所有”的障碍和“地区、城市封锁”的限制,主动上门招贤纳才,柔性引进“星期天工程师”,破解人才之困。
此后,举办全国县(市)首期大型人才市场,举办创业周,组团去清华大学开展“昆山周”系列活动……一系列创新平台和创新举措,加速吸引集聚各路人才,开启了昆山经济的逆袭之路。从2005年起昆山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县(市)中排名首位。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昆山也从以要素驱动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对照光电、半导体、智能制造、小核酸及生物医药四大产业分别绘制产业人才分布图谱、重点企业人才需求图谱,制定专业引才、平台引才、金融引才、活动引才、企业引才和社会化引才“六大工作法”,“按图索骥”、精准猎才,“引进一个领军人才,集聚一个高端团队,兴办一个优质企业,带动一个新兴产业,形成一个产业基地”的链式效应渐入佳境。由此,成就了光电产业园、小核酸及生物医药基地、高端装备及精密制造基地、机器人产业基地等各类产业载体齐头并进;还造就了工研院等产业创新发展的一批科创载体,成为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磁石”。
据统计,昆山的人才指数在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中连续五年位列县级市第一,全市拥有院士团队55个,国家级创新创业领军型人才125名,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超700名,人才贡献率达50.9%。
增加城市“创”的浓度 培育人才科创生态圈
2019年7月11日,以“科创之城 预见未来”为主题的2019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昆山专场活动·中国昆山创业周盛大开幕。18个院士项目集中签约、长三角·粤港澳共创昆山云孵化联盟揭牌、祖冲之自主可控产业技术攻关首批成果展示……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高度评价:“昆山占地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发展格局很大!”
近年来,昆山突出人才科创引领,紧扣建设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主线,大力实施人才科创“631”计划,融入长三角,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聚地,打造人才科创的良好生态圈。
推动“一廊一园一港”科创载体建设,高标准打造科创园区,在全省率先推出科创产业用地管理办法,探索工业小区纳入市级国资平台统一运作管理,启动23个传统工业区向科创园区转型项目。
实施人才科创“631”资源配置计划:统筹60%的资源要素,通过普适性政策,培育科创“森林”;安排30%的资源要素,放大政府引导效应,构筑科创“高原”;集中10%的资源要素,主动瞄准国家战略,奋力攀登科创“高峰”。
创新实施“头雁人才”工程,着力支持具备原创科技成果及转化能力,能够支撑产业链迈向高端的创新团队,首批支持2个中科院院士团队各1亿元“包干式”项目资助。
随之而来的是,深时数字地球研究中心、超算中心等一批院士领衔的大科学计划、大科学装置落地建设;宝能新能源汽车、氪空间全国总部等一批标杆项目成功引进;澜起科技、大飞机新材料3D打印智能装备等先进技术项目落户;祖冲之自主可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启动实施,催生了一大批以猎头机构、咨询机构、成果转移机构、评估检测机构为代表的“创新中间体”,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257项,合作金额达3.4亿元。
“我们带着技术难题而来,收获的却是专家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的‘金点子’。”在祖冲之自主可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上海专家技术诊断会上,昆山华航威泰机器人公司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产业圈、人才圈、学术圈互相融合衔接,切实提升了创新环境粘性,形成了“才来昆山、创就精彩”的良好口碑。截至201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45.9%;高新技术企业达1208家,居全国县级市首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3%,人才贡献率达50.9%,人才综合竞争力多年保持全省县市第一。
让人才感受“家”的温度 营造安居乐业的“软”“硬”环境
回想起1992年选择昆山的原因,沪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吴礼淦说:“当初看中昆山,是看中了昆山的人。昆山的领导干部有担当,有发展的急迫愿望,一定能把事干好!”
为企业人才提供高效、贴心的服务,是昆山吸引人才的金字招牌。多年来,昆山致力于营造良好的人才安居乐业“软”“硬”环境,让人才在昆感受“家”的温度。
整合设立15亿元人才科创专项资金,今年,政府行政经费支出减少1.3亿元,人才科创投入经费新增近2亿元。建成运行人才科创发展服务中心,清单化提供275项政策服务、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真正实现人才和科创企业“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站服务”。连续举办人才科创企业专项服务月活动,出台一系列政策,切实为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人才及家属落户、便捷就医等提供优质服务……昆山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以“政策红利”释放“人才红利”,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扎根昆山。
“昆山的人才科创服务和氛围让我们能够潜心钻研、攻克难关。尤其是借助昆山市祖冲之自主可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能够进一步与国内外大院大所开展广泛而又紧密的技术攻关合作,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来昆山创业的高育龙博士说。他创办的昇印光电公司,是一家科技型、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端制造业企业,落户昆山短短三年时间,年销售额就超过3亿元,年均增速800%以上,完成了全球第一款metal mesh无边框手机触摸屏技术开发,“图形化的柔性透明导电膜及其制法”荣获第十六届中国专利金奖。
2019年2月,昆山被列为江苏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地区之一。作为县域经济领跑者,昆山将继续以人才铺就“昆山之路”,争做改革尖兵,勇立时代潮头!
部长点评
昆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帆:昆山,因开放而立、因人才而兴。改革开放以来,昆山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引才用才观念,以城聚才、以才促产、以产兴城,让人才领跑“昆山之路”,“昆山之路”成就人才。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作为资源禀赋相对薄弱的县域,我们在集聚人才的过程中坚持效率优先,由高端引领带动基础夯实,梯次构筑科创“高峰”“高原”和“森林”,同时积极打造独特的城市特质,以一流城市集聚一流人才,以一流人才创造一流产业,在激烈的人才比拼中努力赢得比较优势,努力在建立自主可控产业体系中展现县域作为。
(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