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李海峰:“隔离病房,就是我的战场”
发布时间:2020-02-26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点击    
    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作为江苏省盐城市第九批援疆医疗人才,今年1月刚结束一年半援疆医疗支援之行的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海峰,顾不上休息,迅速冲上战“疫”一线。“隔离病房,就是我的战场。”李海峰坚定地说,疫情就是命令,医务工作者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
    援疆刚回家,面对疫情主动请缨
    ICU集中了医院病情最重、最危急的病人。1月1日,李海峰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回到盐城,按规定可在家休息45天,但他却于1月16日提前回到科室报到。
    “1月20日,我们医院收治了第一名发热疑似病例,随即院里组建发热门诊,特别需要ICU、呼吸科、急诊的医护人员。”作为有多年ICU临床经验的医生,李海峰主动请缨带头上发热门诊。1月22日,他先到发热门诊值班,24日晚上回家吃完年夜饭,又作为首批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房,已经连续工作10多天。
    “规范培训和严格考核,可以在疫情面前保护好自己,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救治患者。”李海峰说,疫情发生后,医院对医护人员进行多次培训,内容主要有新冠肺炎病例诊断、治疗技术以及防护知识,特别是现场考核穿脱防护服操作,合格后才能进入隔离病房。“随着疫情发展,医院还会指导我们及时更新诊疗方案。”
    家里人支持吗?“我妻子是一名护士,在盐城市红十字会医院,她知道隔离病房是最核心、最危险的区域,听说我要进去,还是很担心,也犹豫过。”李海峰坦言,无论是2018年8月份踏上万里援疆路,还是这次冲在阻击疫情一线,他总是劝家人放心,因为身后有党委政府,有医院,这是医务工作者最坚强的后盾。
    “你放心去和病毒搏斗吧,我会好好照顾孩子,把家里事情处理好。”刚进隔离病房时,妻子发来的这条微信,给了李海峰莫大的鼓励。
    “闷上四小时,提前不喝水”
    “在病区里,每天早上8点开始工作,第一件事是交班,与值夜班的医生沟通,详细了解病人身体情况,比如说生命体征有没有发生变化,以及CT、血常规等检查结果。”李海峰说,这些工作都是在缓冲区完成的。
    咳嗽怎么样了?呼吸困难吗?胸口、咽部痛吗?有没有腹泻?还有哪里不舒服啊?交完班,李海峰就进入污染区查房,与病患一一沟通。“进去之前,必须要做好三级防护!”
    “一旦穿上防护服,要闷上最少四个小时,不能喝水、吃饭、上厕所。”李海峰说,防护服脱下来非常繁琐,皮肤不能接触到外面污染面,衣服也要尽量卷着脱,一整套程序下来就要10分钟。“现在防护物资也很紧张,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防护用品,我们提前就少喝水,穿上后就是想上厕所也会憋着。”
    “隔离病房里的物品不能带出去,所以我们不能用纸记录病人的病情,只能牢记在脑中。”每次查完房后,李海峰会针对病人病情调整医嘱。
    除了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李海峰还会关心他们心理状况。“病患和家人分开,进入隔离病房,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李海峰说,他经常安慰病人不要害怕,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第一次采样,心里还是十分忐忑的”
    “说不害怕是假的,虽然采样时间就几分钟,心里还是十分忐忑的。”回忆为医院第一位疑似病人采样场景时,李海峰表示,“咽拭子采样最危险,是非常密切的接触。”是非常密切的接触。”
    医院对疑似病人都要进行咽拭子、肛拭子、抽血采样。“我们要采集足量的样本,送到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李海峰第一次采样,从早上10点开始,一直忙到下午3点多,午饭都没顾得上吃。
    “当时给疑似病人进行咽拭子采样时,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的。”李海峰说,他用眼睛看疑似病人的咽喉壁,用医用棉签在咽部刮取组织和黏液,因为咽部比较敏感,棉签稍微一触碰,疑似病人就开始咳嗽。“标本送检后,我也一直关注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得知是阴性,才松了一口气。”

    “作为一线ICU医生,我们必须近距离接触确诊病患,担当起逆行者的使命。”李海峰直言,只要身体允许,会一直在隔离病房战斗下去。大家都行动起来,贡献自己的力量,众志成城,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严祖才、黄云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