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蠡河,蜿蜒穿过丁蜀老镇。宜兴紫砂即取材于丁蜀黄龙山一脉。数百年来,宜兴紫砂艺人兢兢业业,用一块紫砂泥,造出与众不同的壶中天地。闻名海内外,有“大师摇篮”之称的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就坐落在蠡河边上。
走进紫砂工艺厂,我的紫砂工作室便跃入眼帘。蜀山脚下蠡河边长大的我,自小便对紫砂陶制作技艺耳濡目染。我1964年生于陶艺世家,1979年从事紫砂陶制作,受到顾景舟、蒋蓉、徐汉棠等大师的指点。1985年师从顾景舟高徒、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吴群祥。1993年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造型设计班学习。2009年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为师。2012年参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级研修班学习。
学习紫砂工艺期间,我接受了严格规范的技艺训练,培养了敬业守恒追求上进的理想。在长期创作实践中,坚持认真细致的工艺实践磨炼,注重紫砂茶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通过设计统筹和工艺制作,把形式美感与功能效用融于作品之中,体现“功能的合理也是构成形式美感的重要因素之一”的设计理念,逐步形成了严谨、清致、典雅的风格特点。
2018年11月23日,由江苏省政府主办的第四届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总决赛在镇江开幕。紫砂陶制作(制壶)项目是首次新增的乡土人才项目。经过数天激烈角逐,我成了紫砂陶制作项目(制壶)的江苏省技能状元。
对我来说,这场大赛尤为严酷。作为职工组年龄最大的选手之一,优势不明显。但为了这场可以说是紫砂职业生涯里最后的一场比赛,我全力以赴。这场大赛的准备时间并不充裕,而且许多器型都是我不擅长甚至是第一次接触。每场比赛准备阶段,我都全神贯注投入到练习之中,在老师和前辈帮助下,将所有比赛规定的器型都一个个练过来,除了工、款、型、韵,还要做出符合要求的尺寸,我总是从早坐到深夜,拼命练习。
眼下,我不仅在艺术道路上孜孜以求,更有责任做好紫砂传统技艺的传承工作。工作室率先创办紫砂工艺传习所,让更多紫砂艺人有一个学习专业紫砂制作的公益性学徒培训场所,通过对紫砂矿、泥的正确认识,结合专业的手法以及对器物造型设计的理解,培养高素质紫砂从业人才配套到紫砂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去。
2020年,工作室被评为“江苏省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目前举办了3期提升班,共招收了90名学员。我根据多年来的经验,专门编写课程教材,并邀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顾绍培给学员举行专业知识讲座,邀请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华健、张正中等为学员做技艺指导。我的学生强丽娜在2019年第十四届手工制陶大赛暨第五届全国陶瓷职业技能竞赛江苏选拔赛中荣获制壶一等奖,学生潘毅和周莉在第二届江苏省乡土人才技能技艺大赛中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很多学员考到了一级技师,周益芳参加全国职业技能竞赛获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不服输,是我的座右铭,虽然每天忙得像陀螺,但我感觉自己的艺术生命才刚刚开始。平时除了紫砂教学,我还要设计制作自己的创新作品,整个人都在艺术滋养和文化学习中精进。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一代又一代紫砂艺人成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
(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领办人吴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