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江苏:奏响技能人才发展强音
发布时间:2020-12-09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点击    
  制造业总产值超过16万亿元,约占全国的1/8、全球的3%……江苏,以实体经济见长,以制造大省闻名。

  技能是立业之本,支撑起这份厚实家底的基础力量是技能人才。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江苏全省高技能人才总量达435.1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917人,位居全国前列。
  “壮大的技能人才成为促进‘江苏制造’向‘优质制造’转变的重要力量,成为推动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省人社厅厅长戴元湖表示。“十三五”期间,江苏瞄准让技能人才强起来、香起来、多起来、高起来,系统思维、破冰难点,创新举措、完善机制,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征途上,收获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怎么强起来?职业培训加力度

  高质量发展呼唤高素质人才。作为制造大省,江苏怀有迈向制造强省的更高需求。省委书记娄勤俭在调研中指出,“这既需要大批尖端科技人才,也需要大批技能型人才。”为此,近年来,江苏把职业培训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创新政策举措。

  以省政府名义制定出台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提出18项举措;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设立专账资金87.7亿元,组织实施各类技能培训……一场职业技能提升热潮在全省各地迅速掀起。

  “让技能成才零门槛!”苏州推出“金蓝领”培育工程,致力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苏州人社局职建处副处长缪盛介绍,“我们计划安排近1.5亿元资金,用2年时间,整合优化市场培训资源,聚焦技师、高级技师研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职业,以及育婴、养老等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的职业,加大培训的力度,培养造就一批技术精、理念新、素质好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学员参训不方便、工学有矛盾,针对这些常遇难题,江苏创新使用“互联网+”手段。2019年7月,常州市建成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云平台,提供信息展示、需求对接、预约报名、开班管理、补贴申报等一揽子服务,成为全省首个覆盖技能培训全业务的“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平台。

  “目前已有5.89万名学员通过云平台报名培训。”常州市人社局职建处处长孙寅松介绍,“平台学习实行资格认证、社保卡考勤,学习结果纳入学员技能培训电子档案,按照规定折算课时,效果扎实,大家积极性很高。年底学时课程将达到100门以上,可以充分满足面向职工岗位技能提升、企业新型学徒制等线上培训需求和实际。”

  据江苏省人社厅数据,2019年全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23万人次,完成率达114.4%。今年前三季度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54万人次,补贴资金11.6亿元。

  到最新的生产线上看工人操作、学制造流程,中南建筑产业学院学生姜钰坤对那次在中南集团工厂的现场课堂念念不忘,“我在回来的路上想了许多,如果现在不努力学习技术以后肯定会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被时代所抛弃。”

  学校建在企业里,专业办在产业链,课堂搬到工地上。位于南通的中南集团深化校企合作,与高校合作成立中南建筑产业学院,这是江苏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一个案例。

  “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企业与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等,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等模式共同培养新型学徒。

  省人社厅副厅长顾潮认为,“这种模式以企业为主导,校企合作更加紧密,双方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员们既掌握原理、又熟悉技能,可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人才。”

  江苏2019年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1.8万人次,今年截至10月底已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1.9万人次,一大批与现代产业体系适应匹配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竞相涌现。

  怎么香起来?评价构建立交桥

  “没想到能拿第一名,这是对自己多年付出的认可,今后我要在网络安全工作中发挥更多聪明才智。”获得第五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网络安全项目职工组一等奖后,在方淼心里,激动更多来自技能水平得到“官方认证”。

  评价是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技能人才成长、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江苏,技能人才除通过考核评价获证之外,还可通过竞赛和表彰晋升职业技能等级。技能状元大赛是江苏省规格最高的职业技能大赛,职工组和学生组一、二等奖选手将分别晋升高级技师和技师,各竞赛工种职工组第一名将被省政府授予“江苏技能状元”荣誉称号,直接认定为“江苏工匠”,享受省劳动模范待遇,列入省“333工程”项目培养对象。

  “过去技能人才评价政府主导色彩较浓,评价主体较为单一,市场参与度较低。近年来,我们深入推进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推动技能人才评价不断朝科学化、社会化、多元化方向转变。”顾潮介绍。

  目前全省共有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4名、全国技术能手220名,均直接认定为高级技师。此外,企业经备案可开展自主评价,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符合条件的企业、省重点以上技工院校及行业组织可开展第三方评价。截至今年10月底,江苏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超过1200家,10.1万人获得等级证书。

  对水平评价类职业将全面实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之外,江苏对尚未纳入国家职业分类、但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最小技能单元,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同时,将高技能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范围,开展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构建起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

  “我24岁便获得了钳工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这在当时的宿迁市寥寥无几。”从一线工人成长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的20余年间,已是淮海技师学院副院长的朱宇亮记不得自己放弃过多少休息时间,如饥似渴学习机械专业前沿技术,钻研技术革新,解决生产难题。

  学习让朱宇亮获得技能的进步,评价给予他磨砺匠心的力量。2018年,他晋升为教授级高级讲师。“这是对我成绩的一种肯定,更是对我未来工作的激励和鞭策,我会继续加强创新研究,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朱宇亮坚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怎么多起来?产教融合贴需求

  泰州技师学院的小鲁专注地打磨手中的小提琴,丝毫不被周遭的热闹影响;江苏经贸技师学院的学生争相展示自己制作的精美糕点和“西游”创意服饰;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的学生驾驶着研制的新能源小赛车灵活穿梭在场馆里……在前不久举办的江苏技工院校“十三五”成果展上,被问及为什么选择读技校,一张张朝气的面孔异口同声:“因为喜欢!”

  技工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大国工匠成长的摇篮。江苏是全国技工教育大省,全省共有113所技工院校,在校生约26万人,每年招生数保持在10万人以上,形成了以省重点技师学院为龙头、多元主体参与办学的技工院校体系。

  “学生就业率99.5%,对口率92%,用人单位满意率98%。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德国大众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近20家,央企、国企近40家,多类汽车销售维修、交通工程、互联网+企业近60家。”这是让南京交通技师学院引以为傲的一份教学成绩。用院长陈世林的话说,“这其中的功劳主要在于专业设置紧贴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紧密对接南京市主导产业”。

  学院开设汽车工程、数控机电、信息网络应用、数字物流、交通工程5大现代化专业群共43个专业,其中,汽车检测等15个专业为省级示范、特色、重点专业。学院还会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制定与本地区技能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专业(群)建设规划,科学、动态调整各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实践教学环节设计融入企业职业标准、企业师资力量、企业评价标准。“许多毕业生在本行业中成为技术骨干!”陈世林自豪地说。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的办学方式是江苏省技工院校的一个缩影。江苏省技工院校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匹配程度较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较强。校企联合育人,在办订单班、冠名班达1028个,每年技工院校毕业生接近8万人,其中66%达到中级工水平,34%达到高级工以上水平,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8.5%以上,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可就业”。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来自常州技师学院的宋彪以全场最高分夺得最高奖项——阿尔伯特大奖,成为我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选手。技工院校学生和教师在国内外各类大赛中取得的佳绩,彰显了江苏技工教育的竞争力。在世界技能大赛中,江苏省技工院校学生先后获得2金4银3铜;在两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上,江苏省技工院校教师获得14个一等奖,位居全国首位。

  怎么高起来?待遇提升出实招

  “技能成就梦想,奋斗改变人生。”在各种场合,陈亮常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呼吁年轻人:“做技术工人,也能大有所为,书写精彩华章!”

  18年前,陈亮中专毕业进入无锡微研公司,从学徒工做起,靠着一股钻劲儿,练就了拿手绝活——把模具精度控制在1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60!在高精微细制造领域,他不断淬炼匠艺,报效国家。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职工,国家级、省级、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江苏工匠,无锡先进制造技能领军人才……出生宿迁农村的陈亮,从未想过作为一名技术工人,党和国家会给自己如此多的荣誉。“国家和社会对我们的认可与尊重,是我们技能报国最大的力量源泉。只要我们听党话跟党走、肯钻研有技能,就一定有地位有发展!”

  待遇直接关系到技能人才的获得感与幸福感。长期以来,江苏省把改善和提升技能人才的待遇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结合,出实招、求实效,不断推动技能人才待遇往高处走。

  2017年,江苏以省政府名义创设江苏技能大奖,每2年评选表彰一批江苏大工匠和江苏工匠,分别给予一定奖励。

  同年,省编办、省人社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出台文件,明确技工院校高级工班、技师班毕业生在参加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确定工资起点等方面,参照大专、本科学历享受同等待遇。

  2019年,江苏以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全面提升技能人才待遇。13个设区市配套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有效落实技能人才各项待遇。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极大增强了技能人才的荣誉感、获得感、自豪感。

  “作为一个外地人,昆山给我的惊喜太多了!”2012年,徐维贵一举夺得江苏省首届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状元,他不仅亲身体会了昆山为技能人才创造的学习提升机会,更深切感受到江苏省对技能人才的厚待:享受安家落户政策,子女可以免积分入学,当选昆山市工会兼职副主席、苏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当我把这件事告诉自己的老乡、同学时,他们惊讶之余不由大大点赞!”徐维贵说,“这么多待遇让我觉得,作为一名技能人才,也能出息,也能出彩。将来我会坚持把大力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作为使命,把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作为责任!”

  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发展新征程上,江苏承载的时代重任呼唤更多的技能人才加速涌现,创造更加骄人的业绩。


  (黄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