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雨花茶是中国传统针形类绿茶杰出代表,始于清末南京紫金山“江南植茶公所”,百年来屡获全国名茶称号。五代雨花茶人在“茶业革命”的精神感召下,不断探索茶产业现代化、机械化变革,让雨花茶走出一条技艺改革名茶产业之路。
寻根传茶技
“一本书,区区百余字,改变了我的人生。”
1992年,我还在江苏省句容农业学校读书时,偶然在图书馆看到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写道:“江南植茶公所是中国近代茶业科技的开端与发源地……”自此,江南植茶公所始终在我脑海萦绕。
我改派来到中山陵园管理处从事雨花茶工作时,遍访中山陵的老人,调查记录关于江南植茶公所的点点滴滴,踏遍钟山景区,苦苦追寻江南植茶公所的每一个细节,越了解越发觉得,江南植茶公所在中国近代茶业发展史上的卓越与伟大。我始终相信,由第一代的代表性传承人陆溁与第三代的代表性传承人俞庸器所创制出的雨花茶,其科学、文化、艺术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将愈发弥足珍贵。
2007年,为了尽快实现恩施玉露茶叶生产产业化、机械化、规模化,带动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我决定前往恩施。我来到芭蕉侗族乡润邦茶业,尽我所学,完成厂房设计、机械配置等工作,建起一条产业化生产线,并派人去润邦茶业传授雨花茶制作技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该公司已成为恩施州最大的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产值达亿元以上,带动了数万名土家族儿女脱贫致富。
振兴茶产业
茶业的发展离不开广阔的农村,发展的同时更要反哺农村。2007年以来,我先后自筹1500万元资金,在溧水县晶桥镇芮家村建设800亩茶园基地。十多年过去了,芮家村由过去的路不通、电不通、到处都是茅草棚的小村,变成桃红柳绿、柏油路四通八达、家家都盖起小洋楼的现代村庄。
南京盛峰茶业与芮家村同进步、共成长,先后于2012年、2016年被评为“南京市、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技艺)保护单位”。2020年,被江苏省人社厅授予“江苏省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
美丽的基地茶园,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照进现实,基地茶园建设以来,为美丽乡村、农民增收致富贡献了力量。南京现有13万亩茶园,年产值近5亿元,带动3万茶农增收致富,是绿水青山、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雨花茶已成为江苏的一张靓丽名片。
我会用心、用情将雨花茶制作技艺传承好、保护好,让南京雨花茶走出江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舞台。
(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江苏省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负责人、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陈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