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喊一声“沈工”,是沈春雷39年的职业梦。
1965年,沈春雷出生于江苏句容市茅山革命老区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有一门瓦木工的好手艺,小小的沈春雷心里也藏了一个梦想——成为一名建筑工程师。
高中毕业后,沈春雷来到茅山建筑站开始瓦工学徒生活。他买了一本清华大学出版的《建筑力学》,白天干完活,晚上借着工棚昏暗的灯光看书,工友们发现后嘲笑道:“你一个破瓦工,看这么高深的书有什么用呢?”沈春雷倔强地回道:“看这书有用!”那时,有一个声音在他的心底回荡:“我要成为一名有知识的瓦工,一名瓦工工长、技术员,有一天也让人喊我一声‘沈工’。”
“今天,我圆梦了!能评上高级工程师,是一名建筑人梦寐以求的事。”在去年江苏省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高级职称考核认定中,沈春雷被认定为正高级工程师。获知评审结果时,沈春雷正在工地上检查施工情况,摸着水泥砂浆砌起的高墙,已是江苏广兴集团首席技师、总工程师的他,难掩激动。
从“小工”到“高工”,沈春雷一度以为无路可达。2006年,沈春雷参加全国建筑业技能竞赛砌筑工决赛。因为是所有选手中唯一能够使用电脑辅助设计排砖的,他拿下二等奖,获得技师资格。2015年,他又获得镶贴工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尽管沈春雷研发的斜坡屋面防水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历年来竣工工程屋面渗漏返修率一直保持为零,主持和获得多项专利,是“全国建设行业技术能手”,但他仍无法参加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
“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总会有回报,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沈春雷“不言放弃”,执着地在工匠之路上走“精”字,精于探索、精于研究、精益求精。
果然,转机如期而至。2018年,人社部印发《关于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意见(试行)》,在工程技术领域支持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促进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江苏省积极推行该项政策,两年里全省累计5709名技能人才获评工程类职称。同时建立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将高技能人才纳入江苏省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高级职称考核认定范围,94名高技能人才获得高级职称,沈春雷便是其中一员。
“对我们这种不是科班出身的普通劳动者来说,能获得行业最高等的职称,是一种荣耀。”沈春雷成为集团公司第一位获得正高职称的人,现今被集团聘任为技术中心主任,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数十项荣誉和奖项,各方面的待遇都得到相应提高,高技能人才可以参加职称评审这件事,最让他触动的是,“技能人才已经受到社会的尊重!”他再也不会因为“工作不体面”“被别人看不起”而失眠。
“一个再好的设计,还要技术工人去落地。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技能人才。”沈春雷的称呼经历了从“沈师傅”“沈队长”到“沈工”,再到“沈高工”“沈大师”“沈总工”,他感叹:“让高技能人才体面工作和体面生活,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更是一种理性的回归。”
近日,人社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将贯通领域从工程系列扩大到农业、工艺美术等职称系列。沈春雷认为,这种扩大,有利于学生家长改变希望子女都去考大学、做管理者的看法,让人们看到学技能也能成才,真正感受到劳动光荣,形成吸引更多人走技能报国之路的社会风尚。
“是荣誉也是责任。参加职称评审给了高技能人才更高的平台,但还是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们之前的高技能人才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目前公司设立了“沈春雷劳模、技能大师工作室”,沈春雷把更多精力放在了传帮带上。
“建筑业的转型升级,需要造就一大批职业化、有知识、高技能的建筑产业工人。自己更加努力学习,使能力与职称相匹配的同时,下一步重点考虑怎么把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做好传帮带工作,为行业、为社会多做贡献。”沈春雷坚信,更多技能劳动者将向新一代技术技能人才转化,技能之路亦是康庄大道。
(黄 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