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常州:着力打造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品牌
发布时间:2021-07-28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点击    
  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积极创优品牌,服务大局,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技工教育。培养造就了世界技能大赛“阿尔伯特”大奖获得者宋彪等一大批优秀青年高技能人才,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连续七年位居全省前列。目前全市建有技工院校9所,国家级重点技校4所,省级重点技校3所,在校学生3.2万人,为常州工业智造明星城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办好技工教育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只有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找准技工教育的努力方向,才能明确技工教育办学定位。一是明确办学宗旨。常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技工教育,把技工教育纳入全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市委把“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列入《常州市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实施方案》,同时市委深改组把“创新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列为重点改革项目。二是明确发展规划。去年年底,在省内率先出台《常州市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大力实施思想引领、机制创新、师资提升、人才培育、产教融合5大工程,聚焦立德树人办学理念,聚力内涵品质不断提升,聚智树立品牌提档升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三年内,力争创建省级重点技师学院1所、省级重点技工学校1所、高级技工学校1所、技师学院1所、省技工院校教育改革示范校1所。三是明确培养目标。技工教育要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后备产业工人和高技能人才。我们坚持“双证书”标准,技工院校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书之外还要取得1个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2020年以来,2万多人次技校学生参加了多工种培训,为实现高质量就业奠定了扎实基础。

  办学过程中,我们坚持打造技工教育品牌,以特色教育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广大企业,引导广大青年成长成才。一是坚持产业引领,密切工学结合。多年来,我们十分注重技工教育发展与常州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匹配度和支撑度,目前已基本形成机电、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五大主干专业群,建有省级示范专业8个、省级重点专业32个。2018年创建常州市技工教育集团,联合有关技工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组建技工教育培训联合体,创新技工教育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密切校企深度合作。同时,坚持“市场导向、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建成省级专项公共实训基地4家,占地86亩、总投资近5亿元的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二期建设项目即将在年内建成投运。二是坚持特色引领,凝聚企校合力。强化项目合作,9所学校每年与500多家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技能大师校园工作站、顶岗实习、订单班、课程开发、专业建设、竞赛指导等多种形式的项目合作。拓展学徒培训,按照“一企一策、一岗一策”的要求,技工院校参与企业新型学徒培养累计6500人。承办高级技师研修,骨干技校先后承办金属切削、机电一体化、汽车维修工等多期省、市高级技师研修班。鼓励企业办校,2019年常州天正工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立了全省首家混合所有制的技工学校——常州天正技工学校。强化平台建设,建有省级改革发展示范校2家、校企联合实训中心12家、历史经典产业特色班3个、特色专业4个。加强实践教学,实践课要求不低于总课时的50%,以此引导学校加大投入,2020年全市技工院校实训设备设施投入超过4000万元,其中冶金技师、工贸技校、天正技校等民办技校投入近1000万元。三是坚持服务引领,贴近市场需求。提升办学水平,4所技师学院全部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优化评价服务,2019年9月以来,常州市共有4所技工院校获批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第三方机构,并颁发了江苏省第一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较好满足了常州企业、社会和学生各方面的技能提升需求。鼓励学生创业创新,在2019年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中,常州市选手荣获全省唯一的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

  (程沫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