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大学校园里,一幅长达百米的红色主题撕纸长卷吸引不少师生驻足观看:从南湖红船到南昌起义,从新中国的成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一个个重要历史事件,浓缩在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撕纸作品中。
作为“非遗撕纸呈党史·百年历程铸辉煌”撕纸艺术展的发起人、百米长卷创作者,27岁的翟天麟出生于撕纸世家——徐州“翟家大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撕纸艺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南通大学艺术学院专职教师。
翟天麟3岁开始学习美术,4岁起便跟着家里长辈学习撕纸,18岁成为传承人。“翟家大院撕纸积累下丰富厚重的经验,每一代都有突破创新。那我又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呢?”2017年的一封信给了她指引:“当年,教育部组织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参赛团队赴延安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助力精准扶贫。翟家大院撕纸项目也入选其中。”翟天麟说,实践活动结束后,全体队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收获和体会,没想到收到了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读了回信我很激动,决心去更多革命圣地追寻红色历史,在传统撕纸中增添新的元素。”接下来的3年多时间,她先后奔赴全国60多个红色革命基地采风,一面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一面将所见所感融入到撕纸艺术创作中。
2018年,翟天麟就读的苏州科技大学为她创作的200多幅红色作品举办了专题展览,并请她为师生讲述创作过程。“刚开始,我以展示作品及其艺术形式为主;看到大家对我在路上的经历很感兴趣,我就加上了在革命基地采风的见闻;再到后来同学们提问越来越专业、希望了解的历史越来越多,我就大量阅读史料,精心制作讲稿,按照历史顺序对作品和故事进行梳理,力求讲得准确生动有逻辑。”翟天麟说,这样讲党史的形式很受欢迎,讲的次数越多,自己和同学们对党史的了解就越深入。
传统非遗与红色故事相融合的表现形式吸引了许多社会公众。看展览、听党史的人更多了,她又增设了新的互动环节:沉浸式体验,通过现场教撕纸,让红色故事可触可感。
去年研究生毕业后,翟天麟来到南通大学艺术学院任教,并成立了撕纸社团、撕纸工作坊、非遗撕纸研究所,延续和创新着“非遗+党史”的课程形式。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她邀请党史专家指导,精选出3年来采风创作的红色作品,制作成百米长卷。
暑假开始了,翟天麟和学生们带着百米长卷、百幅作品,走进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清华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地进行撕纸艺术与文化交流。2018年至今,翟天麟走进高校院所、政府机关、街道社区,举办了600多场艺术党史课。
(姚雪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