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持立足苏州市、面向苏锡常、服务长三角的总体思路,着力构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截至“十三五”末,苏州市技能人才总数达207.9万,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达72.75万。全市共有技工院校13所,其中技师学院4所,高级技工学校2所。在校生2.6万余人,年招生数1万人左右,年社会培训3万人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99%。各类技工院校创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个,省级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3个,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5个,基本形成以省重点技师学院为龙头,国家级、省级重点技工学校为骨干的技工教育体系。
办学内涵不断提升。坚持党建引领办学发展,着重培养政治立场坚定、技术技艺精湛的红色工匠。各技工院校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十三五”期间,调整新增与产业匹配度较高的专业32个。近五年,累计为各类企业开展培训15万余人次,全市共有7所技工院校获批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
产教融合不断拓宽。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全市技工院校超过70%的专业与规上企业建立了紧密型校企合作关系。开辟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入职技工院校担任教师绿色通道,促进技工院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竞赛引领不断强化。支持技工院校参加和承办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提升技工院校承赛、参赛、集训水平。苏州技工院校选手在首届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3金3银7优胜,金奖牌数全省第一。在第44届、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取得1金1银1铜1优胜,实现江苏省世赛金牌零的突破。致力创建世赛、国赛省级研究中心,探索将竞赛标准转化为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等竞赛成果转化工作。
交流合作不断深化。探索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新途径,支持苏州技师学院等技工院校与德国埃尔福特培训中心等境外机构合作办学,并开展德国双元制教学实践及本土化研究。接轨国际人才评价标准体系,创新实施境外职业资格持有人享受技能等级待遇办法,共18项境外职业资格纳入目录管理。
今后,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深化校企合作为抓手,全力打造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构建多元化办学格局扩大技工教育辐射力。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办学实力领先的技工院校,力争年内建成昆山技工学校,支持自贸区加快引进外商独资的国际领先培训机构。推动技工院校与教育部门所属职业院校的融通发展,支持进行“双挂牌”,支持技师学院按程序纳入高等职业学校序列。支持技工院校协同做好中西部地区的对口帮扶工作。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参与或直接举办技工学校,支持和指导规范建设民办技工学校。
强化多领域融合发展提升技工教育竞争力。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创新工作室等产教融合平台。支持技工院校与大型企业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共建实训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师资培训中心等,引导骨干教师和企业高技能人才双向交流、互派互聘。大力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三年培训1万名新型学徒。鼓励技工院校与企业通过组织技师研修、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项目等方式,面向企业职工开展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加强长三角尤其是苏锡常地区技工教育资源集成共享,推动世界技能大赛互访互学机制建设,开展专家教练研讨、选手技能拉练等常态化交流工作。
推进多层次深化改革激发技工教育内生力。常态化开展技工院校教学规范评估、招生资质检查等质量督查工作。建立健全技工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指导技工院校围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和苏州市重点产业及江南文化特色传统技艺,建成一批特色优势专业,打造一批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相匹配的品牌产业学院。鼓励技工院校深度参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建技工院校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联盟,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业务,“十四五”期间完成职业技能等级认定10万人次以上。
拓宽多渠道强化宣传扩大技工教育影响力。制定出台全面加强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的实施意见,围绕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等环节加大支持力度。全面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推进人才乐居政策落地见效。充分发挥国有企业、重点行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建立技能人才专项企业年金等保障机制。积极参加及承办世界技能大赛等国际国内顶尖技能比武活动。放大苏州技能英才周等品牌活动效应,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浓厚氛围。
(谭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