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注重广泛性和普惠性,面向城乡各类劳动者,发挥企业、院校、行业组织和培训机构的作用,支持平台企业等新业态企业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突出需求导向,主动对接和服务产业发展,对于暂未纳入国家新职业范围的培训项目,只要市场紧缺、符合地区产业发展需求也可给予支持,聚焦数字领域技能人才培训,引导企业加强数字工作职工的技能培训,鼓励举办以数字技能为重点的职业技能竞赛。坚持分类推进,最大化激发培训活力,对于已有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企业评价规范的新职业,鼓励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培训,开展社会化评价,对于尚无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企业评价规范的新职业,鼓励支持培训单位根据职业定义和描述,研究制定培训标准和大纲,开发培训课程,由培训单位组织开展结业考核,发放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同时强化保障能力建设,鼓励支持龙头企业、行业组织和各类院校参与开发职业标准或行业企业评价规范,推动落实技能人才评价技术资源快速响应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开发新职业培训大纲、教材、课程等基础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发挥项目制培训针对性强、高效灵活的特点,采用公开招投标、专家评审等方式,科学确定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推进实施“互联网+”“智能+”培训模式。落实政策待遇,将新职业新业态培训评价项目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两目录一系统”,按规定落实补贴政策,对新职业新业态技能人才,比照相应层级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同等待遇。
(苏仁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