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扬州科技镇长团助力企业创新“圆梦”
发布时间:2021-12-01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点击    

  近日,在江苏丰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绿色智能化饲料加工装备实验室”里,丰尚集团总裁办副主任韩栋梁喜不自胜,“经过一年多的技术攻关,我们成功破解了‘水产膨化饲料品质不能精准调控’等诸多行业难题,实现了全过程品质精准调控,年产量达8万吨。”丰尚集团能够牵手外部顶级科研资源,硬核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离不开江苏扬州市科技镇长团的助力。

  扬州科技镇长团“一肩挑两担”,一头连着高校,一头连着地方,每一位团员的背后,都联系一门学科、依托一个学院、背靠一所高校。从去年7月份到今年9月底,第十三批科技镇长团的到来,有力助推了扬州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成为了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因子”和“硬核担当”。

  精准对接,推动校企合作项目落地

  江苏微凯机械有限公司从成立之初,就有一个梦想,研发生产高端等离子源光学镀膜机整机设备。但人才难觅,转型之路举步维艰。

  一年前,扬州市广陵区科技镇长团团员、西安理工大学教授芮宏斌在走访调研时发现了企业的难题。他联合所在的产才对接专家组,多次沟通协调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西安理工大学徐鸣教授来到企业考察,双方一拍即合,在“国产自主蒸发镀膜机用核心装备等离子源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上实现合作,如今这一产品即将完成调试。微凯公司销售总监安建昊不无激动地说,这次合作让他们的梦想至少提前5年实现了。

  高校人才有想法,却停留在实验室;中小企业有难题,却找不到人解决。尽管现有多种产学研合作渠道来满足企业技术需求,但有时仍存在企业“找不准人”等现实问题。科技镇长团通过产才精准对接,解决了这一问题。

  扬州给科技镇长团团员制定了努力实现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搭建一批产学研合作平台、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攻克一批核心技术、建设一批创新载体、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六个一”的工作目标。为了更好实现工作目标,科技镇长团突出团队作用,以产业为主导、以专家为主体、以企业为主角,围绕不同的重点产业或未来产业,组建7个产才对接专家组,选聘产才对接专家顾问,量身定制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开展重大人才科技创新工程及活动,通过面对面对接把脉、“揭榜挂帅”、搭建产才对接云平台等,主动引进承接最新、最实用的创新成果,精准服务科技企业。

  据统计,一年多时间里,第十三批科技镇长团累计走访企业2500多家,邀请来访专家2000多人,引进国家级人才34人,签订合作项目203个。

  “团室共建”,放大科创“朋友圈”

  市人才办和市总工会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劳模深耕企业并熟悉技术,但缺少最新科研成果助力,而科技镇长团来自高校院所,掌握第一手丰富的科研资讯信息,两者“联姻”,可谓“一拍即可”。

  为此,扬州从去年8月开始,创设“科技镇长团+劳模创新工作室”“团室共建”工作机制,面向全市遴选产生首批20家“团室共建”结对名单,并给予政策支持,目前已拓展到50家,通过建立“研发+试制+产业+资本”“四位一体”的应用创新体系,让“团室”共建,帮助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将科技镇长团的“硬实力”转化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催化剂”。

  科技镇长团与劳模创新工作室每月开展1次调研、进行1次工作交流、提供1项科技成果、实施1项科技项目、组织1次产学研活动、举办1场人才培训,以前方团员撬动后方高校人才科技资源,着力提升企业创新意识,加快自主创新步伐。

  “有了科技镇长团的帮助,我们信心十足。”扬力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团室共建”以来,集团主动向科技人才“借智”,组织开展技术革新、新品研制、难点攻关等活动,目前已完成多个技术攻关项目;引进更多匹配的专家来扬授课,组织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到高校院所参加培训。

  科技镇长团这一“引擎”的植入,不仅推动劳模工作室提档升级,也调动了一线职工投身创新创造活动的积极性和人才队伍的向心力。

  自2020年《全市科技镇长团与劳模创新工作室合作共建实施方案》发布以来,全市层面已吸纳700余名各级劳模和技术工人为工作室成员,征集企业技术需求400多项,帮助劳模创新工作室所在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近20名,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50多项,完成各类科技创新项目近300项。

  “科技镇长团充分挖掘高校院所人才、科技资源富矿,搭建校企合作‘立交桥’,畅通企业需求端与高校院所供给端的创新资源对接渠道。”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扬州科技镇长团将进一步有效集聚整合产学研创新资源,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力争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高科技项目落户扬州。

  (扬人才、邱 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