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泰州召开市委人才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深化“六链”融合,加快建设新时代人才强市,努力打造青年和人才向往的机遇之城、幸福之城。
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双向耦合。聚焦主导优势产业这个主攻点,编制形成从顶尖到基础、国内到海外、上游到下游的“人才地图”,列出头部企业、大院名校专业、紧缺人才需求、重点攻关项目“四张清单”,衔接产业热力图和人才地图,促进产业链和人才链深度对接。聚焦产业园区这个主阵地,用好人才特聘顾问、人才科技专员等队伍,持续深化“双招双引”,加快打造一批人才高地,形成局部优势、特色优势。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医药城“人才高地”,升级“113医药产业人才特别计划”,办好生物医药“一赛两会”,靶向对接医药领军型人才。聚焦企业这个主力军,突出藏才于企、藏技于企,赋予企业更多的人才举荐和项目推荐权,支持龙头企业组建新型创新联合体,鼓励产业链“链主”企业融合高端人才资源,在创新攻坚中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推动人才链、创新链双向赋能。积极把企业园区、高校院所、研发机构、中介公司等各式平台的资源整合起来、功能集成起来、流程贯通起来,加快打造长三角国创中心泰州分中心、离岸创新中心和科创中心先导区“三大枢纽型平台”。面向小而美、小而优的初创企业和人才团队,持续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让今天的“小而美”,成长为明天的“专而精”、未来的“大而强”。
推动人才链、资本链双向配置。创新“投”的模式,以成立天使投资基金为突破,加快发展市科创引导基金,采取政府直投模式,重点为本市和离岸创新中心内的项目,以及拟落户的种子期、初创期人才(团队)率先赋能。丰富“贷”的供给,以企业科技创新积分为授信依据,推出“创新积分贷”。扩大机构合作的“朋友圈”,形成更多解渴、量足、便捷的信贷产品,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畅通创新效益向经济收益的转化通道,鼓励和推动用人单位采取事业合伙人、股票期权等市场化激励方式,真正让人才凭业绩贡献实现“名利双收”。
推动人才链、教育链双向成就。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行动,定期遴选支持一批优秀工程师,选调培养一批青年工程师,评选表彰一批企业首席技师,持续举办市技能状元大赛,加快技能人才培育。围绕泰州转型需求统筹职教专业群建设,提升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以探索职业教育跨江融合为纽带,高位嫁接苏南都市圈职教资源,积极推动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跨校互聘模式,不断提升教师队伍能力水平,着力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积极探索校企共订标准、共商课程、共训技能、共建基地的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鼓励龙头企业申报省产教融合型企业,推动职业院校与重点企业联合成立产业学院,着力培育壮大“泰州工匠”队伍。
推动人才链、服务链双向对接。加快组建、高点运营市科创与人才发展集团,积极创建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形成一批集招引猎聘、教育培训、项目孵化、安居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性运营商。加快将人才服务纳入泰州智慧城市“大系统”,持续完善人才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深挖大数据应用潜力,升级“凤城英才卡”功能,实现人才政策“一网查询”、人才需求“一站受理”、人才服务“一码集成”。突出青年群体,以打造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为统领,增强城市年轻态、现代范,围绕青年所思、所忧、所盼,帮助青年解决好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
(泰组轩)